成语拼音:zhěn gē qì xuè

成语解释:枕着兵器,哭泣见血。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杀敌雪恨。

成语出处:唐·房玄龄《晋书·桓温传》:“枕戈泣血,志在复雠。”

成语例句:君父变出非常,公专阃外,义当枕戈泣血,以激同雠。★明·黄宗羲《子刘紫行状》

成语拼音:yuàn qì chōng tiān

成语解释:怨恨之气冲到天空。形容怨愤情绪极大。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精忠记 应真》:“今下方黑气冲天,我佛慧眼一观,乃是临安秦桧屈陷忠臣岳飞父子,幽魂不散,怨气冲天。”

成语繁体:怨氣衝天

近义词:怒发冲冠

反义词:心平气和 泰然自若

成语例句:他怨气冲天地说:“这件事根本与我没关系!”。

成语拼音:yuàn shēng zài dào

成语解释:载:充满;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塞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的强烈的不满和怨恨。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载道。”

成语繁体:怨聲載道

近义词:民怨沸腾 天怒人怨

反义词:口碑载道 有口皆碑

成语例句:茅盾《锻炼》:“我也看着不像样。这三天工夫,大家都怨声载道。”

成语拼音:yǎn zhōng dīng

成语解释: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成语繁体:眼中釘

近义词:眼中刺

成语例句:茅盾《归途杂拾》:“山,和它的密茂的树林,成为敌人的眼中钉。”

成语拼音:yǎo yá qiè chǐ

成语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成语出处: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成语繁体:齩牙切齒

近义词:恨之入骨 痛心疾首

反义词:笑容可掬

成语例句:只见水军头领早把张清解来。众多兄弟都被他打伤,咬牙切齿,尽要来杀张清。(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

成语拼音:xīn chóu jiù hèn

成语解释: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成语出处:唐 韩偓《三月》:“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成语繁体:新讎舊恨

近义词:深仇大恨 血海深仇

反义词:大恩大德 恩重如山

成语例句:喜儿在斗争会上见到地主黄世仁,新仇旧恨一齐涌上了心头。

成语拼音:yǐ zǐ luàn zhū

成语解释: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成语繁体:以紫亂朱

近义词:善恶不分

成语例句:汉·应劭《风俗通·过誉》:“歙于飨中用延为吏,以紫乱朱,大妨王命。”

成语拼音:xīn chóu jiù hèn

成语解释:谓对现状和往事都感到烦恼和怨恨。极言愁恨之深。

成语出处:唐·韩偓《三月》诗:“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成语繁体:新愁舊恨

近义词:新愁旧憾

成语例句:新愁旧恨都莫说,怎捱过今夜这时节也。★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香罗带》

成语拼音:wù zǐ duó zhū

成语解释: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成语繁体:惡紫奪朱

成语例句:据此贼情理难容,伤时务,坏人伦,罪不容诛,一心待偎红倚翠,论黄数黑,恶紫夺朱。(元 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

成语拼音:tòng rù gǔ suǐ

成语解释: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近义词:痛心入骨 痛彻骨髓

成语例句:宋襄公志欲求伯,被楚人捉弄一场,反受大辱,怨恨之情,痛入骨髓,但恨力不能报。(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四回)

成语拼音:shì bù liǎng lì

成语解释: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成语繁体:誓不兩立

近义词:不共戴天 你死我活

反义词:情投意合 亲密无间

成语例句:萧干《未带地图的旅人》:“它同民主自由、同个人幸福并不互相排斥、誓不两立。”

成语拼音:shí ròu qǐn pí

成语解释:吃他们的肉;剥下他们的皮当褥子垫。形容对敌的深仇大恨。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成语繁体:食肉寢皮

近义词:恨之入骨

反义词:情深义重 一往情深

成语例句:却说殷小姐痛恨刘贼,恨不食肉寝皮。(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

成语拼音:rén shén gòng fèn

成语解释: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成语出处:《旧唐书 于頔传》:“頔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成语繁体:人神共憤

近义词:民怨沸腾

成语例句:恶已贯盈,人神共愤。(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回)

成语拼音:mán tiān yuàn dì

成语解释:抱怨天,埋怨地。形容对什么都抱怨

成语出处: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每日在吾庙里,埋天怨地。”

近义词:怨天尤人

成语例句:今日据着他埋天怨地,正当冻饿,念他一点小孝。★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

成语拼音:míng yuān jiào qū

成语解释:指申诉冤屈

成语出处:巴金《后记》:“我写《家》,也只是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诉,替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鸣冤叫屈。”

成语繁体:鳴寃叫屈

近义词:叫屈鸣冤

反义词:无冤无仇

成语例句:他整天都在鸣冤叫屈。

成语拼音:liù yuè fēi shuāng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有冤狱。

成语出处:唐 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

成语繁体:六月飛霜

近义词:飞霜六月

成语例句: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邹衍下狱,六月飞霜。”

成语拼音:kè mù wéi lì

成语解释: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路温舒传》:“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成语繁体:刻木為吏

近义词:削木为吏

成语例句:《武王伐纣平话》中卷:“画地为牢,刻木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

成语拼音:hèn rù gǔ suí

成语解释:从骨髓里仇恨某人某事。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

近义词:鸳入骨髓 恨之入骨

反义词:情深似海

成语例句:对那些地痞流氓,百姓们早就恨入骨髓了。

成语拼音:hèn zhī rù gǔ

成语解释:之:代词;指所恨对象。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成语出处:晋 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近义词:咬牙切齿 切齿痛恨

反义词:一往情深 爱不忍释

成语例句:那知府亦恨之入骨,一处处弄得天怒人怨,在他自己始终亦莫明其所以然。(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成语拼音: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成语解释: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成语出处:唐 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近义词:敢怒不敢言

成语例句:李忠见鲁达凶猛,敢怒而不敢言,只得陪笑道,好性急的人。(明 施耐庵《水浒》第三回)

成语拼音:fù fěi xīn bàng

成语解释:心怀不满,暗中发泄。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成语繁体:腹誹心謗

成语拼音:fǎn mù chéng chóu

成语解释:反目:翻转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为仇人;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以致互相成为仇人。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相处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成语繁体:反目成讎

近义词:反眼不识 反面无情

反义词:琴毖和谐 双宿双飞

成语例句: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了,甚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成语拼音:dào yuàn zhǔ rén

成语解释:比喻奸恶的人怨恨正直的人。同“盗憎主人”。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苑 敬慎》:“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

近义词:盗憎主人

成语拼音:cuò gǔ yáng huī

成语解释: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慢说我,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

成语繁体:挫骨揚灰

成语例句: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3回:“或真应了你的誓言,非挫骨扬灰不能救母,那么你救出来令堂之后,又有何人代你奉养呢?”

成语拼音:bù gòng dài tiān

成语解释:共:共同;戴:顶着。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誓不两立。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近义词:深仇大恨 势不两立

反义词:相依为命 唇齿相依

成语例句:这亘古未有的壮举,像一柄锋利的匕首,直刺不共戴天的死敌。”(齐怀《刑场上的婚礼》)

成语拼音:bái huá zhī yuàn

成语解释:指女子失宠之哀怨。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白华》:“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

成语繁体:白華之怨

成语例句:贱者咸得秩进,各得厥职,以广继嗣之统,息白华之怨。(《汉书 谷永传》)

成语拼音:bái tóu zhī tàn

成语解释: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

成语繁体:白頭之嘆

成语例句:〖示例〗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 ★清 洪昇《长生殿 密誓》

热门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