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yì qì zì rú

成语解释: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成语出处:《史记 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成语繁体:意氣自如

近义词:意气自若 镇定自若

成语例句:〖示例〗逮江上之变,生所携及留军用者,亡散累千金,再贫困而意气自如。 ★清 吴伟业《柳敬亭传》

成语拼音:yì qì zì ruò

成语解释: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成语出处:《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成语繁体:意氣自若

近义词:意气自如

成语例句: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清·邵长蘅《阎典史传》

成语拼音:yí rán zì ruò

成语解释: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成语出处:《魏书 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近义词:泰然自若 镇定自若

成语例句:家人进粥曰:“清官亦知有今日耶?”公夷然自若也。★清严有禧《漱华随笔·鱼盛二公》

成语拼音:yōng róng xián yǎ

成语解释:谓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成语繁体:雍容閑雅

近义词:雍容尔雅 雍容大雅

成语拼音:yōng róng yǎ bù

成语解释:谓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成语出处:《魏书·世祖纪》:“古之君子,养志衡门,德成业就,才为世使。或雍荣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棲棲遑遑,负鼎而自达。”

近义词:雍容闲雅

成语例句:刘大白《龟》诗:“你雍容雅步,好像个老官僚阔乡绅。”

成语拼音:yì xíng yú sè

成语解释: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

成语出处:《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成语繁体:義形于色

近义词:义无反顾 义正词严

反义词:理屈词穷 无理取闹

成语例句:蒋和森《风萧萧》:“卢携念着念着,声调竟显得那样的激昂,俨然一副义形于色的样子。”

成语拼音:yōu xián zì zài

成语解释:自在:无拘无束。形容神态从容,无拘无束。

成语出处:清·张贵胜《遗愁集·忠义》卷四:“此之谓从容就义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妇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闲自在。”

成语繁体:悠閑自在

近义词:悠游自在

成语例句:有许多写“田园生活”的诗和文章把农民生活写得十分悠闲自在,但那其实出于不是农民的士大夫诗人的想象。★蒲韧《二千年间》五

成语拼音:xiāo hún duó pò

成语解释:神魂颠倒,失去常态。形容因羡慕或爱好某种事物而着迷。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

成语繁体:銷魂奪魄

近义词:失魂落魄 销魂荡魄

成语例句:刘心武《钟鼓楼》:“对嗜好者来说,真有销魂夺魄之感。”

成语拼音:xíng shū sè shòu

成语解释:谓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悦。

成语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无题诗》:“一日见某部某郎,不觉倾倒,形输色授,颇难自持。”

成语繁体:形輸色授

成语拼音:wàng chén ér bài

成语解释: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成语出处:《晋书 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成语繁体:朢塵而拜

近义词:望尘拜伏

成语例句: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若有持锦珍宝而行者,则望尘而拜矣。”

成语拼音:tóu mèi ér qǐ

成语解释:投袂:挥动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近义词:奋袂而起

成语例句:犹谓人心思顺,必有投袂而起者。(章炳麟《代拟大元帅就职宣言》)

成语拼音:táo lǐ jīng shén

成语解释:形容妖艳娇媚的神态。

成语出处:五代·和凝《和满子》词:“正是破瓜年口,含情惯得人饶。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

成语拼音:shā jī mǒ bó

成语解释: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一席话说的贾琏脸都黄了,在凤姐身背后,只望着平儿‘杀鸡儿抹脖子’的使眼色,求他遮盖。”

成语繁体:殺鶏抹脖

近义词:杀鸡扯脖

成语拼音:shé jiǎo bù xià

成语解释: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成语出处:《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

成语繁体:舌撟不下

成语例句:次日长闻报,仰面视天,舌挢不能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成语拼音:shén qīng qì lǎng

成语解释: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

成语繁体:神清氣朗

近义词:神清气爽

成语例句: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岳胜,济州人。生得面若凝脂,神清气朗。”

成语拼音:shū méi zhǎn yǎn

成语解释: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来。”

近义词:扬眉吐气

成语例句:贾大山《取经》:“数千名农村干部,早早赶到披红结彩的会场上,一个个舒眉展眼,喜气洋洋。”

成语拼音:shén qīng gǔ xiù

成语解释: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朗,气质秀美。

成语出处:明·陆采《明珠记·买药》:“我见你神清骨秀飘萧,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

成语例句: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九回:“小岑、秋痕近前看那小照,画着道人,约有三十多岁,神清骨秀。”

成语拼音:sāo shǒu nòng zī

成语解释:搔:用手指梳;弄:卖弄。原指修饰仪容。后形容装腔作势卖弄风情。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盘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之心。”

近义词:装腔作势卖弄风骚

反义词:落落大方 神态自若

成语例句:曹禺《日出》第三幕:“又开始搔首弄姿,掸掸衣服。”

成语拼音:shuǎng rán ruò shī

成语解释: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论》:“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近义词:爽然自失

成语例句:毕业大家自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鲁迅《朝花夕拾 琐记》)

成语拼音:sāo tóu nòng zī

成语解释:原指梳妆打扮。后形容女子卖弄姿色(含贬义)。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之心。”

成语繁体:搔頭弄姿

近义词:装腔作势卖弄风骚

反义词:落落大方 神态自若

成语例句:我爱他们那既不招蜂引蝶,又不搔头弄姿的朴素本色。(峻青《傲霜篇》)

成语拼音:sāo tóu mō ěr

成语解释: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两个人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成语繁体:搔頭摸耳

近义词:搔头抓耳

成语拼音:sāo tóu zhuā ěr

成语解释: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成语繁体:搔頭抓耳

近义词:抓耳挠腮 搔头摸耳

反义词:静若处子

成语例句: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1回:“王柏臣那面也晓得了,急得搔头抓耳,坐立不安。”

成语拼音:shēn tóu suō jǐng

成语解释: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翟灏《能人编·身体》:“豪门送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

成语繁体:伸頭縮頸

近义词:伸头探脑

成语拼音:sì zuì rú chī

成语解释:犹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二折:“着人脑盖天灵碎,唬的他似醉如痴。”

成语繁体:佀醉如癡

近义词:如醉如痴

成语例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2回:“酒保说柴进的话,王班直似醉如痴,回到家中。”

成语拼音:rú chī rú kuáng

成语解释: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同“如醉如狂”。

成语出处:《孽海花》第七回:“倾城士女如痴如狂,一条七里山塘,停满了画船歌舫,真个靓妆藻野,炫服缛川,好不热闹。”

成语繁体:如癡如狂

近义词:如醉如狂

成语例句:曾朴《孽海花》第七回:“倾城士女如痴如狂,一条七里山塘,停满了画船歌舫,真个靓妆藻野,炫服缛川,好不热闹。”

成语拼音:rú zuì rú kuáng

成语解释: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

成语出处:《初刻白案惊奇》卷二五:“这些人还指望出张续案,放遭告考,把一个长安子弟,弄得的如醉如狂。”

近义词:如痴如狂

成语例句:曾朴《孽海花》第31回:“一群客人也如醉如狂,有哗笑的,有打闹的,有拇战的,有耳语的。”

成语拼音:ruò yǒu suǒ shī

成语解释: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形容神情怅惘;心神不定的样子。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 梁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近义词:惘然若失 忐忑不安

反义词:若无其事 不动声色

成语例句:他整天必事重重,若有所失。

成语拼音:rú zuì rú chī

成语解释:形容神态失常;神思恍惚。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石榴花》:“牡丹亭畔人寂寞,恼芳心似醉如痴。”

成语繁体:如醉如癡

近义词:神魂颠倒 如梦如醉

反义词:恍然大悟

成语例句:真也弄得个如醉如痴,眠思梦想。(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三回)

成语拼音:piāo piāo yù xiān

成语解释: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多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成语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到了次日,老残起来,见那天色阴得很重,西北风虽不甚大,觉得棉袍子在身上有飘飘欲仙之致。”

成语繁体:飄飄慾僊

近义词:超尘出世 得意洋洋

成语例句:七古、近体,豪宕磊落,飘飘欲仙。★清·归庄《顾天石诗序》

成语拼音:páo xiāo rú léi

成语解释: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态。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曾沧海舞着那半段鸦片烟枪,咆哮如雷,一手抢起一只锡烛台,就又劈面掷过去。”

成语繁体:咆哮如靁

近义词:暴跳如雷

成语例句:他气得咆哮如雷

成语拼音:miǎn shǐ zhǐ shǐ

成语解释:形容骄傲的神态。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矣。”

成语繁体:眄視指使

成语拼音:jú jí bù ān

成语解释:形容恐惧不安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徐信闻言,甚跼蹐不安,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

近义词:局促不安

反义词:神态自若

成语例句: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23回:“华甫弄得跼蹐不安,只得拉了定辉去咬耳朵。”

成语拼音:hún bù fù tǐ

成语解释: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

成语出处: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成语繁体:魂不坿軆

近义词:丧魂失魄 六神无主

反义词:无动于衷悠闲自得

成语例句:承惊觉,不见诏书,魂不附体,手脚慌乱。(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成语拼音:huī tóu tǔ miàn

成语解释: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成语出处:《碧岩录》第五卷:“曹洞下有出世不出世,有垂手不垂手。若不出世,则自视云霄;若出世,便灰头土面。”

成语繁体:灰頭土靣

近义词:灰头土脸

成语例句:晃大舍送了珍奇到监,自己讨了保,灰头土面,瘸狼渴疾,走到家中。(《醒世姻缘》第十四回)

成语拼音:gāo qíng yì tai

成语解释:高情:高雅的情致。逸态:安闲的神态。高雅的情致,安逸的神态。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紫钗记·谒鲍述娇》:“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

成语繁体:高情逸態

成语拼音:ěr bù páng tīng

成语解释: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因见他姐妹们说笑,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斜视。”

成语繁体:耳不旁聽

近义词:目不斜视

成语拼音:è wàn xīng jiē

成语解释: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于是吏民俱困,都累得扼腕兴嗟,愁眉百结了。”

成语繁体:搤腕興嗟

近义词:扼腕长叹

成语拼音:è wàn cháng tàn

成语解释: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

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长叹者也。”

成语繁体:搤腕長嘆

近义词:扼腕叹息

成语例句:他只好扼腕长叹了

成语拼音:dì chàng qiǎn zhēn

成语解释: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成语出处:宋 无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成语繁体:低唱淺斟

近义词:浅斟低唱

成语例句: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对此清凉景界,低唱浅斟,况又池荷盛开,堤柳高荫。”

成语拼音:dà yì lǐn rán

成语解释: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成语繁体:大義凛然

近义词:临危不惧正气浩然

反义词:奴颜婢膝 卑躬屈膝

成语例句:因想起文丞相和谢先生,一般的大义凛然,使宋室虽亡,犹有余荣。(清 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二回)

成语拼音:cóng róng zì ruò

成语解释:沉着镇静,神态自若

成语出处:张天民《创业》:“华程从容自若。”

成语繁体:従容自若

近义词:从容自如 镇定自若

反义词:慌里慌张

成语例句:“请你数一数高家究竟有几个象样的人!”觉民从容自若地嘲讽道,仿佛他自己并不是高家的子弟。★巴金《春》三十一

成语拼音:chuàng tiān hū dì

成语解释: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同“怆地呼天”。

成语出处: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回:“生逼他出兵进城,以致堕敌人之计中,丧师败绩,害他不得为忠臣义士,真可叹真痛恨,怆天呼地而不已也!”

成语繁体:愴天嘑地

近义词:怆地呼天

成语拼音:àn rán dào mào

成语解释:指严肃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成语繁体:岸然道皃

近义词:道貌岸然

反义词:嬉皮笑脸

成语例句:中国士人,又有一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清·邹容《革命军》

热门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