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大雅·大明》译文

  皇天伟大光辉照人间,光采卓异显现于上天。天命无常难测又难信,一个国王做好也很难。天命嫡子帝辛居王位,终又让他失国丧威严。

  太任是挚国任家姑娘,也可以算是来自殷商。她远嫁来到我们周原,在京都做了王季新娘。就是太任和王季一起,推行德政有着好主张。

  太任怀孕将要生儿郎,生下这位就是周文王。这位伟大英明的君主,小心翼翼恭敬而谦让。勤勉努力侍奉那上帝,带给我们无数的福祥。他的德行光明又磊落,因此承受祖业做国王。

  上帝在天明察人世间,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现。就在他还年轻的时候,皇天给他缔结好姻缘。文王迎亲到洽水北面,就在那儿渭水河岸边。

  文王筹备婚礼喜洋洋,殷商有位美丽的姑娘。殷商这位美丽的姑娘,长得就像那天仙一样。卜辞表明婚姻很吉祥,文王亲迎来到渭水旁。造船相连作桥渡河去,婚礼隆重显得很荣光。

  上帝有命正从天而降,天命降给这位周文王。在周原之地京都之中,又娶来莘国姒家姑娘。长子虽然早早已离世,幸还生有伟大的武王。皇天保佑命令周武王,前去袭击讨伐那殷商。

  殷商调来大批的兵将,军旗就像那树林一样。我主武王誓师在牧野,他说只有我们最兴旺。上帝监视你们众将士,不要有什么二心妄想!

  牧野地势广阔无边垠,檀木战车光彩又鲜明,驾车驷马健壮真雄骏。还有太师尚父姜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飞雄鹰。他辅佐着伟大的武王,袭击殷商讨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大雅·大明》注释

  明明:光采夺目的样子。在下:指人间。

  赫赫:明亮显著的样子。在上:指天上。

  忱:信任。斯:句末助词。

  易:轻率怠慢。维:犹“为”。

  位:同“立”。适(dí):借作“嫡”,嫡子。殷嫡,指纣王。《史记·殷本纪》:“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挟:控制、占有。四方:天下。

  挚:古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汝南一带,任姓。仲:指次女。挚仲,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自:来自。挚国之后裔,为殷商的臣子,故说太任“自彼殷商”。

  嫔(pín):妇,指做媳妇。京:周京。周部族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自豳迁于岐(今陕西岐山一带),其地名周。其子王季(季历)于此地建都城。

  乃:就。及:与。

  维德之行:犹曰“维德是行”,只做有德行的事情。

  大:同“太”。有身:有孕。

  文王:姬昌,殷纣时为西伯(西方诸侯),又称西伯昌.为周武王姬发之父,父子共举灭纣大业。

  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昭:借作“劭”,勤勉。事:服事、侍奉。

  聿:犹“乃”,就。怀:徕,招来。

  厥:犹“其”,他、他的。回:邪僻。

  受:承受、享有。方:大。此言文王做了周国国主。

  监:明察。在下:指文王的德业。

  初载:初始,指年青时。

  作:成。合:婚配。

  洽(hé):水名,源出陕西合阳县,东南流入黄河,现称金水河。阳:河北面。

  渭:水名,黄河最大的支流,源于甘肃渭源县,经陕西,于潼关流入黄河。涘(sì):水边。

  嘉:美好,高兴。止:语末助词。一说止为“礼”,嘉止,即嘉礼,指婚礼。

  大邦:指殷商。子:未嫁的女子。

  伣(qiàn):如,好比。天之妹:天上的美女。

  文:占卜的文辞。

  梁:桥。此指连船为浮桥,以便渡渭水迎亲。

  不:通“丕”,大。光:荣光,荣耀。

  缵(zuǎn):续。莘(shēn):国名,在今陕西合阳县一带。姒姓。文王又娶莘国之女,故称太姒。

  长子:指伯邑考。行:离去,指死亡。伯邑考早年为殷纣王杀害。

  笃:厚,指天降厚恩。一说为发语词。

  保右:即“保佑”。命:命令。尔:犹“之”,指武王姬发。

  燮(xí):读为“袭”。袭伐,即袭击讨伐。

  会(kuài):借作“旝”,军旗。其会如林,极言殷商军队之多。

  矢:同“誓”,誓师。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县一带,距商都朝歌七十余里。

  予:我、我们,作者自指周王朝。侯:乃、才。兴:兴盛、胜利。

  临:监临。女:同“汝”,指周武王率领的将士。

  无:同“勿”。贰:同“二”。

  檀(tán)车:用檀木造的兵车。

  驷(sì)騵(yuán):四匹赤毛白腹的驾辕骏马。彭彭:强壮有力的样子。

  师:官名,又称太师。尚父:指姜太公。姜太公,周朝东海人,本姓姜,其先封于吕,因姓吕。名尚,字子牙。年老隐钓于渭水之上,文王访得,载与俱归,立为师,又号太公望,辅佐文王、武王灭纣。

  时:是。鹰扬:如雄鹰飞扬,言其奋发勇猛。

  凉:辅佐。《韩诗》作“亮”。

  肆伐:意同前文之“燮伐”。

  会朝(zhāo):会战的早晨。一说黎明。

  《大雅·大明》鉴赏

  《大雅·大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具有史诗性质的叙事诗,是周朝开国史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全诗八章,第一、二、四、七章每章六句,第三、五、六、八章每章八句。诗先写王季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写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后写到武王在姜太公辅佐下一举灭殷的史实,算是周朝开国史诗的最后一篇。此诗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既有情势的烘托,也有景象的渲染,有详有略,前后呼应,避免了平铺、呆板和单调,显得跌宕起伏、气势恢宏。

  此诗与《大雅·生民》《大雅·公刘》《大雅·緜》《大雅·皇矣》《大雅·文王》诸篇相联缀,俨然形成一组开国史诗。从始祖后稷诞生、经营农业,公刘迁豳,太王(古公亶父)迁岐,王季继续发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克商灭纣,可以说是把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写到了,所以研究者多把它们看作一组周国史诗,只是《诗经》的编者没有把它们按世次编辑在一起,而打乱次序分编在各处。朱熹说它和《大雅·文王》那篇一样,“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其实此诗很难看出是周公所作,也很难看出有警戒成王的意思。总观这组六篇诗文,不过是周王朝统治者为歌颂祖先功德,追述开国历史的显赫罢了。

  全诗八章。历代各家的分章稍有不同,这里是根据诗意确立的。第一、二、四、七章章六句,第三、五、六、八章章八句。排列起来,颇有参差错落之美。

  首章先从赞叹皇天伟大、天命难测说起,以引出殷命将亡、周命将兴,是全诗的总纲。次章即歌颂王季娶了太任,推行德政。三章写文王降生,承受天命,因而“以受方国”。四章又说文王“天作之合”,得配佳偶。五章即写他于渭水之滨迎娶殷商帝乙之妹。六章说文王又娶太姒,生下武王。武王受天命而“燮伐大商”,与首章遥相照应。七章写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敌军虽盛,而武王斗志更坚。最后一章写牧野之战的盛大,武王在姜尚辅佐之下一举灭殷。全诗时序井然,层次清楚,俨然是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的发展史。

  诗篇以“天命所佑”为中心思想,以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相继为基本线索,集中突现了周部族这三代祖先的盛德。其中,武王灭商,是此诗最集中、最突出要表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写王季、太任、文王、太姒,不过是说明周家奕世积功累仁,天命所佑,所以武王才克商代殷而立天下。所以,诗人著笔,历述婚媾,皆天作之合,圣德相配。武王克商,也是上应天命、中承祖德、下合四方的。因此,尽管诗意变幻不已,其中心意旨是非常清楚的。全诗虽然笼罩着祀神的宗教气氛和君权神授的神学色彩,其内在的历史真实性一面,还是有认识价值的。

  这是一首叙事诗,但它并不平铺直叙地叙事。文王两次迎亲的描述,生动具体;牧野之战的描绘,更显得有声有色。“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一连三个排比句子,真可谓把战争的威严、紧迫的气势给和盘托出了。“殷商之旅,其会如林”,虽然写出了敌军之盛,但相比之下,武王的三句誓师,更显得坚强和有力。“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虽然仅仅描写了一句,也似乎让人看到了姜太公的雄武英姿。至于它有详有略、前呼后应的表现手法,更使诗篇避免了平铺、呆板和单调,给人以跌宕起伏、气势恢宏而重点突出的感觉。这些,在艺术上都是可取的。诗中的“小心翼翼”、“天作之合”等句也早已成为著名的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很强的活力。

  《大雅·大明》创作背景

  这是周部族的史诗性颂诗,当是周王朝贵族为歌颂自己祖先的功德、为宣扬自己王朝的开国历史而作。《毛诗序》云:“《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

猜你喜欢

  前人俗语,言浅理深。补遗增广,集成书文。世上无难事,只怕不专心。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金凭火炼方知色,与人交财便知心。乞丐无粮,懒惰而成。勤俭为无价之宝,节粮乃众妙之门。省事俭用,免得求人。量大祸不在,机深祸亦深。善为至宝深深用,心作良田世世耕。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其一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其二

  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规一夜啼到明,美人独在空房宿。

  其三

  空赐罗衣不赐恩,一薰香后一销魂。

  虽然舞袖何曾舞,常对春风裛泪痕。

  其四

  不洗残妆凭绣床,也同女伴绣鸳鸯。

  回针刺到双飞处,忆著征夫泪数行。

  其五

  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其六

  一去辽阳系梦魂,忽传征骑到中门。

  纱窗不肯施红粉,徒遣萧郎问泪痕。

  其七

  莺啼露冷酒初醒,罨画楼西晓角鸣。

  翠羽帐中人梦觉,宝钗斜坠枕函声。

  其八

  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

  其九

  偏倚绣床愁不起,双垂玉箸翠鬟低。

  卷帘相待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其十

  悔将泪眼向东开,特地愁从望里来。

  三十六峰犹不见,况伊如燕这身材。

  其十一

  满目笙歌一段空,万般离恨总随风。

  多情为谢残阳意,与展晴霞片片红。

  其十二

  两心不语暗知情,灯下裁缝月下行。

  行到阶前知未睡,夜深闻放剪刀声。

  其十三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其十四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其十五

  数日相随两不忘,郎心如妾妾如郎。

  出门便是东西路,把取红笺各断肠。

  其十六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馀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其十七

  花落长川草色青,暮山重叠两冥冥。

  逢春便觉飘蓬苦,今日分飞一涕零。

  其十八

  洛阳才子邻箫恨,湘水佳人锦瑟愁。

  今昔两成惆怅事,临邛春尽暮江流。

  其十九

  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

  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喜蚕桑 一作:善蚕桑)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白皙 一作:白晰)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