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

  东光乎,苍梧何不乎。

  苍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

  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东光》译文

  天亮了吗?苍梧为什么不亮?苍梧这里潮湿,陈年贮藏的多是已经败坏的粮食,无法作为军粮食用。远征者早起行军,情绪都很悲伤。

  《东光》注释

  东光:东方发亮,即天明。

  不:同“否”。苍梧地多潮湿,多雾气,所以天迟迟不亮。

  腐粟:陈年积贮已经败坏的五谷粮食。

  游荡子:离乡远行的人。

  《东光》简析

  东光,相和歌辞之一。汉武帝时期,今广东一带的南越国相作乱,杀害国王和太后及汉朝使者。汉武帝派人从今湖南等地出兵讨伐,进攻苍梧,即今广西梧州。梧州地方潮湿,多瘴气,出征士兵多有不满。这首诗写的就是这种怨愤之情。

  《东光》赏析

  这首东光是汉乐府诗。它是相和歌辞当中的一首,这首诗简单易懂,字数很少,很容易让我们读者来理解这首诗浅层的含义。这首诗的作者已经不可考证。这首诗是从民间收录上来的,然后编入相和歌辞当中的,写作年代大致可以推测是汉武帝时期,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将在以下文中进行分析。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战争当中士兵在出行中所遇到的境况,战争出兵总是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首诗就将这种不尽人意和士兵内心当中的情感通过短短的十几个字表现了出来,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那么让我们开始看这首诗,从总体和局部分别进行诗意和诗文的把握。去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潜在的内涵和隐藏的主旨和情感。对于战争来说,伤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首诗的着眼点并不是直接的进行描写战争的惨烈和伤亡人数的众多,而是通过出兵在路途中遇到的一些事情,侧面的写战争的不易,写入伍士兵的艰难。

  这样的表现手法在汉乐府诗歌当中比较常见,通过侧面进行描写,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不明写战争,而是通过其他人或者其他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来反映出战争的残酷,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样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在把握这种侧面描写的写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到,并非要完全的重视侧面描写中的事物,而是要深层次的把握这首诗的深邃的精髓,体悟这首诗中内部的感情倾向。其实不仅仅是这首诗,很多汉乐府诗歌当中,许多侧面描写,实际上都是为了把主旨烘托得更加深刻,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样的侧面描写又间接地把诗文的内涵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很值得我们去深入考究。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第一句写的是 一句发人深省的疑问,这句疑问的话并没有直接指代出提问的人,而是模模糊糊、朦朦胧胧地给我们一个困惑的问题,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亮了吗?苍梧为什么还不亮呢?就是把苍梧这个地域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情况,通过简简单单的一个天亮不亮,简单地将大致的概况勾勒了出来,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苍梧这个地方天不同于其他地方?天不亮,即天色昏暗。实际上,苍梧这个地界,如果放到现在来看是大致位于广西梧州,多潮湿天气多雾气,多瘴气,瘴气遮住了太阳光,所以在苍梧这个地方是很难天亮的,它的天亮是要比其他地方晚,等太阳高照,雾气才会散掉。

  通过一个简单的天亮与否,把苍梧这个地方多云多雾的一个天气状况写了出来,诗歌没有直接写天气有多恶劣,而是隐隐约约地把此地潮湿不堪、难以见到太阳这样一个事实展现给了读者。这样的写法,通过一句简单的发问,我们就能看到许多深层次的内容。第二句写的是,行军的士兵抵达苍梧这个地方,苍梧多年潮湿,贮藏的粮食多半已经腐坏,无法作为军粮使用。士兵赶到这里没有物资的补给,试问士兵内心当中会是怎样的怨恨和无奈啊!这个地方留给了我们作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去揣摩人物的情感。

  在汉武帝时期,今天的广西一带是当时的南越相国,造反者违抗汉武帝的统治,犯上作乱,不仅杀害了南越相国的国王和王后,而且把汉朝派出的使者也一并处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汉武帝勃然大怒,决心出兵南越相国。然而士兵在到达苍梧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广西梧州,却突然发现此地的军粮已经无法使用,这样的征战条件对于一场战争来说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这样的战争,时间长路途遥远,又怎能取得胜利呢?这里给我们读者留下了疑问。而这场战争究竟胜利与否,在诗文当中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表现。

  最后一句话写的是,征战者早起出兵,情绪都很悲伤,我们不难想象在面对粮食短缺环境潮湿,本来士兵进行了长途的跋涉,就已经非常劳累了,又在这样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要去进行打仗,无疑是非常艰难的,战争的前景也很明确,很难取得胜利。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是要坚持着去讨伐南越相国,战争的胜负我们大致可以想象了,这首诗总体而言,通过侧面的描写不显山不露水把行军途中遇到的困难一一展现给了读者,让我们在体会战争艰辛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征战士兵的怨恨和悲伤之情。通过一个简简单单的侧面烘托,就让这首诗的寓意得到了最大的升华,写战争和士兵的不容易,也把这个时代汉武帝穷兵黩武不顾,士兵不顾国家民生,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很难得到成果这样的一个现实展示给了读者,让我们了解到了那个年代,复杂的战争原因。

猜你喜欢

  前人俗语,言浅理深。补遗增广,集成书文。世上无难事,只怕不专心。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金凭火炼方知色,与人交财便知心。乞丐无粮,懒惰而成。勤俭为无价之宝,节粮乃众妙之门。省事俭用,免得求人。量大祸不在,机深祸亦深。善为至宝深深用,心作良田世世耕。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其一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其二

  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规一夜啼到明,美人独在空房宿。

  其三

  空赐罗衣不赐恩,一薰香后一销魂。

  虽然舞袖何曾舞,常对春风裛泪痕。

  其四

  不洗残妆凭绣床,也同女伴绣鸳鸯。

  回针刺到双飞处,忆著征夫泪数行。

  其五

  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其六

  一去辽阳系梦魂,忽传征骑到中门。

  纱窗不肯施红粉,徒遣萧郎问泪痕。

  其七

  莺啼露冷酒初醒,罨画楼西晓角鸣。

  翠羽帐中人梦觉,宝钗斜坠枕函声。

  其八

  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

  其九

  偏倚绣床愁不起,双垂玉箸翠鬟低。

  卷帘相待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其十

  悔将泪眼向东开,特地愁从望里来。

  三十六峰犹不见,况伊如燕这身材。

  其十一

  满目笙歌一段空,万般离恨总随风。

  多情为谢残阳意,与展晴霞片片红。

  其十二

  两心不语暗知情,灯下裁缝月下行。

  行到阶前知未睡,夜深闻放剪刀声。

  其十三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其十四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其十五

  数日相随两不忘,郎心如妾妾如郎。

  出门便是东西路,把取红笺各断肠。

  其十六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馀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其十七

  花落长川草色青,暮山重叠两冥冥。

  逢春便觉飘蓬苦,今日分飞一涕零。

  其十八

  洛阳才子邻箫恨,湘水佳人锦瑟愁。

  今昔两成惆怅事,临邛春尽暮江流。

  其十九

  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

  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喜蚕桑 一作:善蚕桑)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白皙 一作:白晰)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