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乙卯重五诗》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乙卯重五诗》注释

  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又因这天少女须佩灵符,替榴花,还称“女儿节”

  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

  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乙卯重五诗》赏析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多彩又多样。

  这首诗开篇点题,将时间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将地点定格为“山村”。此时此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的只是节日的气氛,有的只是淳朴的民风。更何况,石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盛开了呢!此情此景,怎一个“好”字了得!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瞧,他先吃了两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着艾枝。然后又按照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忙完这些事情,含着微笑喝起酒来了。

  从作者对端午这一天的生活的具体描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至少从南宋开始,端午就有了纪念屈原和卫生保健的双重内涵。

  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陆游,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实现,只能像辛弃疾那样“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在欢乐中暗藏着多少伤感,在闲适中流露出多少无奈啊!

  这首诗语言质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风光,那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那字里行间的闲适惬意,浮现在我们眼前,感受在我们胸间。没有装饰,所以诗美;没有做作,所以情真。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写作境界。

  《乙卯重五诗》创作背景

  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你喜欢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