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

  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

  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

  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忆昔》译文

  回忆往日曾随军强渡渭水,在马背上看着遗民提着酒浆对我们哭诉。

  夜里躺在高山上看着繁星,白天又在战车上眺望着胡虏逃跑的烟尘。

  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得,谁知道老了病了只能独自徘徊。

  一盏青灯下握着书卷徒然痛哭,怎会想到竟是这世上的失意之人。

  《忆昔》注释

  壶浆:指酒浆。

  高冢:即高山。

  迫逐:等于说很快可以求得。

  逡巡(qūn xún):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

  卷:指史籍。

  流涕:流泪。

  《忆昔》赏析

  《忆昔》是宋代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忆昔”这个题目,一般地说都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对昔日生活的回顾和由此产生的感想。这首诗即分两部分来写。

  前两句写初到南郑。从南郑跨越秦岭,出大散关,即临渭河,所以说“出渭滨”。首句写作者当年曾随军强渡渭水,次句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三四句写在南郑的活动。这两句用“昼”“夜”概括全天活动,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伐准备工作的炽烈感情。

  后四句是忆后的悲愤心情。“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待来展示诗人当年的壮志。“岂知老病只逡巡”,用“没有料到”作转折,使前面句句之意急转直下,至末二句则与前半首形成鲜明对比。如今他一边抚摸书卷,一边流泪。诗人灯下披览史书,联想自己,不由得悲从中来。

  此诗在章法上,每两句构成一个小的意群,再由这四个链条组成全篇,结构天成,思路精密。语言运用上,作者深于锤炼,比如“壶浆马首泣遗民”,一句三意,写尽了北方遗民的心情。第六句用“逡巡”写眼前,不仅表现了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而且刻画出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彷徨心理。

  《忆昔》创作背景

  乾道八年(1172),陆游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赴南郑(汉中)襄赞军务,遂在当时的抗金重地南郑过了一段令他毕生难忘的军旅生活。这是陆游一生中唯一身临前线的机会,他认为驱逐金兵、立功酬志的时候到了。因而他会同王炎积极策划收复长安。然而,南宋最高统治集团苟安偷生,坚持投降路线。所以,正在王炎和陆游认为长安唾手可得的时候,王炎被调离任,陆游也改任成都安抚使参议官。对此,陆游是不甘心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局的变化,使他越来越感到希望渺茫。诗人晚年,写了相当多的诗词回忆他这段军旅生活,这首诗就是其中一首。此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当时诗人处于闲职,以中奉大夫衔提举冲祐观。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你喜欢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