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十日即事》译文

  昨天刚登完龙山,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九月十日即事》注释

  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

  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更:再。举觞(shāng):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九月十日即事》赏析

  这首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惋惜之情。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

  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主要表现了作者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九月十日即事》创作背景

  本首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是在秋重阳节后一日,作者已于前一日登过一次当涂(今安徽当涂)龙山,并作了首《九日龙山饮》,这属于第二次登上宴赏,故作者感叹菊花连续两天遭到采摘,联想到自己两入长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创。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你喜欢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