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译文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

  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得:使。

  解释:了解,体会。释,一作“识”。春风:指唐玄宗。。

  春风:代指君王。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赏析

  这首诗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或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春天的一日,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三首,这是其中一首。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你喜欢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