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弟子规·信》译文

  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遵守承诺。欺骗或花言巧语之类的伎俩,绝不能去做。

  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应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刻薄的言语,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还未了解真相之前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任意传播。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说话要口齿清晰,语速舒缓,不要说得太快,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

  遇到别人搬弄是非,要用智慧判断,不要介入,与己无关就不必多管。

  看见他人的优点善行,就立刻向他看齐,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

  看见他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心里先反省自己。有则改之,如果没有就警醒不犯同样的过错。

  人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

  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狐朋狗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远离你。

  听见别人对自己的恭维话应该感到不安;听见别人对自己的指责,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高兴和你接近。

  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

  知错能改,错误就弥补了。如果不但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清初学者、教育家,山西新绛人。青年时,因特殊使命离开老家去了山西(即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出自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弟子规》。解释:这里讲到人不能够对自己没有信心,一定要坚信自己有能力,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对自己要有什么心?要有自重自爱之心。什么叫自重?就是你不愿意随便抛弃你自己,放弃你自己。你要自己尊重自己,就要珍爱自己,珍爱自己就自立自强。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出自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弟子规》。解释:这里就提到书,并不是天下的书、种种的书都能看。好的书可以让我们受益良多,不好的书也会污染我们的心志。所以此地讲不是好书,“屏勿视”,“屏”就是抛弃它的意思,就是不能看,要丢弃,不可以看它。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出自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弟子规》。解释:这里讲到我们读书读到一半,可能有人找我们,有人叫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要随时把这个书收拾好,收拾干净,把它收拾整理好以后再离开。我想时间再赶,也没有差那个一分钟、三十秒,三十秒我们可以把书整好。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出自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弟子规》。解释:读到这一条,我想很多人都会会心一笑,有这样的感觉。过去末学还没有教《弟子规》的时候,都是书看到哪里放到哪里,所以家里除了厨房没有书以外,几乎到处都有书。这里也可以说,这是每一个人经常犯的毛病。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出自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弟子规》。解释:此地就讲到古人他要写字,他要读书,旁边一定要备好文房四宝才有办法写。此地说,墨磨歪了,就表示你心里有旁骛,你心里不专心。我记得小时候,父亲如果要写书法的时候,就会叫我去旁边磨墨,一池的清水要把它磨得恰到好处,总要半个钟头到一个钟头。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