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不堪
成语名字: 狼狈不堪
成语拼音: láng bèi bù kān
成语解释: 狼狈:疲惫、窘迫的样子;堪:忍受。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成语出处: 宋 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卧,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成语繁体: 狼狽不堪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堪,不能读作“shèn”。
成语例句: 掌声如翻腾的怒海汹涌的扑向台上去,弄得这些丑类面红耳赤,狼狈不堪。(刘白羽《雷电颂——怀念郭沫若同志》)
狼狈不堪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骗杀西凉刺史马腾,马腾的儿子马超率军为父报仇,被曹操利用反间计,离间了马超与韩遂。马超杀死凉州刺史韦康自立为“征西将军”,韦康的部下联合曹操进攻马超,让马超腹背受敌,十分狼狈,只好投奔刘备。 【出处】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 【解释】狼狈:窘迫的样子。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窘态 【相近词】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相反词】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