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zhú chòu zhī fū

成语解释: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之好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成语例句: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着要尝鼎一脔。”

成语拼音:zhí fā chōng guàn

成语解释: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

成语出处:三国·魏·嵇康《养生论》:“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成语繁体:植發衝冠

近义词:植发穿冠

成语拼音:zhāo bīng mǎi mǎ

成语解释:招收士兵;购买战马。形容组织扩充力量。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牡丹亭 虏谍》:“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阳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

成语繁体:招兵買馬

近义词:招降纳叛

反义词:孤军作战 顾盼自雄

成语例句:我们人手不足,需要招兵买马了。

成语拼音:zǒu fú wú dì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成语繁体:走伏無地

成语拼音:zuò jiān fàn kē

成语解释: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律条。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成语繁体:作姦犯科

近义词:违法乱纪 以身试法

反义词:安分守己 奉公守法

成语例句:今儿子既在你处,必然是你作奸犯科,诱藏了我娘子,有甚么得解说?(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

成语拼音:zùo bù kuī táng

成语解释: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太传》:“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

成语繁体:坐不窺堂

近义词:专心一意

反义词:三心二意

成语例句:林教授成天在书房中看书,坐不窥堂,啥家务事也不干。

成语拼音:zhū cuì zhī zhēn

成语解释: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

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植《七启》:“山鵽斥鷃,珠翠之珍。”

成语繁体:珠翠之珎

近义词:山珍海味

成语拼音:zǎi chí zǎi qū

成语解释:谓车马疾行。

成语出处:《诗·鄘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高亨注:“载,犹乃也,发语词。载、驱,车马疾行。”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之一:“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成语繁体:載馳載驅

近义词:载驱载驰

成语例句:三国·魏·曹丕《善哉行》:“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成语拼音:zuò ér dài bì

成语解释: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

成语出处:语出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近义词:坐而待毙 坐以待毙

成语例句:然坐而待弊,曷若伏而俟命。 ★《新五代史 唐臣传 任圜》

成语拼音:chì shēn lù tǐ

成语解释:指露出大部分身子,也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体,或睡或坐。”

成语繁体:赤身露軆

近义词:一丝不挂 赤身裸体

反义词:衣冠楚楚

成语例句:她赤身露体地,石象似的站在荒野的中央。(鲁迅《颓败线的颤动》

成语拼音:zhāng dēng jié cǎi

成语解释: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喜庆的景象。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9回:“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成语繁体:張燈結彩

近义词:披红戴绿

反义词:披麻戴孝

成语例句: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成语拼音:chì shēn luǒ tǐ

成语解释: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体,或谁或坐。”

成语繁体:赤身躶軆

近义词:一丝不挂

反义词:衣冠楚楚

成语例句:那个痴呆人赤身裸体地在街上走,被几位好心人送进了医院。

成语拼音:zhū bào tǎo nì

成语解释:讨伐凶暴、叛逆之人。诛:讨伐。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治军》:“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成语繁体:誅暴討逆

近义词:诛凶殄逆

成语例句:他凭着一身武艺,诛暴讨逆深得百姓拥戴。

成语拼音:zhì fá zāng fǒu

成语解释:赏罚褒贬。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成语繁体:陟罰臧否

成语例句:郡邑守令仰望风采,陟罚臧否,在其一言。★章炳麟《革命道德论》

成语拼音:zhí biān suí dèng

成语解释: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

成语繁体:執鞭随鐙

近义词:执鞭坠镫

成语例句: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望爷爷收录,小人情愿执鞭随镫。”

成语拼音:zhī fù yè lián

成语解释:见“枝附叶着”。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姜维]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

成语繁体:枝坿葉連

近义词:枝附叶著

成语拼音:zhī gàn xiāng xhí

成语解释:比喻相互扶持。同“枝叶相持”。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暨乎战国,诸姬微矣……至于王赧,降为庶人,犹枝干相持,得居虚位。”

近义词:枝叶相持

成语拼音:zǒng jiǎo zhī hǎo

成语解释: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

成语出处:《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晋书 何劭传》:“邵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

成语繁体:總角之好

近义词:总角之交 总角相交

成语例句:《晋书·何劭传》:“劭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

成语拼音:zhǐ lù zuò mǎ

成语解释: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成语繁体:指鹿作馬

近义词:指鹿为马

成语拼音:zhuó luò chāo lún

成语解释:卓荦:超绝。伦:类。才能突出,超出一般人。

成语出处:《文选·孔融·荐弥衡表》:“叔质贞亮,英才卓跞。”《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夫欲救危抚乱,脩己以安人,则宜卓荦超伦,与时殊趣,震惊邻国,骇动四方,上当天心,下合人意。”

成语繁体:卓犖超倫

近义词:出类拔萃

成语拼音:zhāng jiǎ lǐ yǐ

成语解释:犹言张三李四。

成语出处:汉·张奂《诫兄弟书》:“不自克责,反云张甲谤我,李乙怨我,我无是过,尔亦已矣。”三国·魏·曹操《与王修书》:“张甲李乙,尚犹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

成语繁体:張甲李乙

近义词:张三李四 张三吕四

成语例句:三国·魏·曹操《与王修书》:“张甲李乙,尚犹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

成语拼音:zhōu láng gù qǔ

成语解释: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成语繁体:周郎顧麯

成语例句: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清 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

成语拼音:zhì jī zì jiǔ

成语解释:《后汉书·徐稚传》“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穉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于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干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

成语出处:《后汉书·徐穉传》“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穉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

成语繁体:炙鶏漬酒

成语例句:[东汉徐孺子]炙鸡渍酒,万里赴吊……有忠厚不忘恩之意。★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

成语拼音:zhì jūn lì dí

成语解释:谓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宣和书谱·行书二·虞世南》:“[虞世南]当时与欧阳询皆以书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

成语繁体:智均力敵

成语例句:《宣和书谱·行书·虞世南》:“当时与欧阳询皆以书称,议者以谓欧之与虞智均力敌。”

成语拼音:zì jǐ zì zú

成语解释:依靠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给:供给;足:满足。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成语繁体:自給自足

近义词:自产自销

成语例句:人民在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展开了自给自足的大生产运动。(冯德英《苦菜花》第九章)

成语拼音:zhōng míng lòu jìn

成语解释:漏:滴漏,古代计时器。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成语繁体:鐘鳴漏儘

近义词:夜深人静 夜静更阑

成语例句:直到钟鸣漏尽,方始酒阑人散。(清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成语拼音:zhé jié xià shì

成语解释: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成语繁体:摺節下士

近义词:折节下贤人

成语例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累官至大冢宰,折节下士,天下多称之。”

成语拼音:zhēn jiè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因以“针芥相投”谓相投契。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

成语繁体:針芥相投

近义词:针芥之合 针芥之契

成语例句:其机锋作用真可与侄女针芥相投,只怕这样人一时也寻不出来。★明·明教中人《好逑传》第八回

成语拼音:zhòng nán qún yí

成语解释:众人心中都有疑难。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成语繁体:衆難羣疑

成语例句:清 严复《原强续篇》:“众难群疑曰:'是必有强国焉阴助之耳;不然,倭乌能如是!'”

成语拼音:zuò shì bù jiù

成语解释:旁观别人的危难而不加救助。

成语出处:宋 洪迈《夷坚志补 褚大震死》:“凶愎不孝,乡里恶之。母尝堕水中,坐视不救,有他人援之,后加詬骂而殴之。”

成语繁体:坐視不捄

近义词:见死不救 袖手旁观

反义词:奋不顾身 赴汤蹈火

成语例句: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热心帮助,决不能坐视不救。

成语拼音:zhì shǔ jì qì

成语解释:犹言投鼠忌器。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卓遣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赍诏书喻绍,绍使河内太守王匡杀之”裴松之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班与匡书云:‘《刘向传》曰:掷鼠忌器。器犹忌之,况卓今处宫阙之内,以天子为藩屏……”

成语繁体:擲鼠忌器

近义词:投鼠忌器

成语例句:掷鼠忌器空持疑,喂虎割肉有尽时。★清·林旭《叔峤印伯居伏魔寺数往访之》诗

成语拼音:zhǐ què xiāng zèng

成语解释:囷:圆形的谷仓。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形容慷慨资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

成语繁体:指囷相贈

成语例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

成语拼音:zhǎng shàng guān wén

成语解释:见“掌上观纹”。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成语繁体:掌上觀文

近义词:掌上观纹

成语拼音:zhuàng shì jiě wàn

成语解释: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成语繁体:壯士解腕

近义词:当机立断 壮士断腕

反义词:犹豫不决

成语例句:必要时我们要有壮士解腕的精神

成语拼音:zhī rén zhī jiàn

成语解释:能看出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成语出处:《晋书·贺循传》:“雅有知人之鉴,拔同郡杨方于卑陋,卒成名于世。”

成语繁体:知人之鑒

近义词:知人之明 知人之术

成语例句:唐·刘肃《大唐新语·知微》:“时称颉有知人之鉴。”

成语拼音:zǒu shí fēi shā

成语解释: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成语出处:《三国志 吴志 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成语繁体:走石飛沙

近义词:飞沙走石 走石飞砂

成语例句:椿岩念动品评,霎时间天昏地暗,走石飞沙。(明 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十二回)

成语拼音:zhòng qì qīng mìng

成语解释:同“重义轻生”。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

成语繁体:重氣輕命

近义词:重气轻生 重气轻身

成语拼音:zhēn qí lù yì

成语解释:谓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李肃、周条、石幹十一人,甄别形状。”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李肃]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以此服之。”

成语繁体:甄奇録異

成语拼音:zì tóu luó wǎng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进入圈套。也比喻自己找死或自己上当。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成语繁体:自投羅網

近义词:自取灭亡 自作自受

反义词:逃之夭夭

成语例句:凤姐故意报怨他失信,贾瑞急的起誓。凤姐因他自投罗网,少不的再寻别计令他知改。(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

成语拼音:zhú wù bù hái

成语解释:谓沉湎于世俗。语本《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八:“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成语繁体:逐物不還

成语例句: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人军》诗:“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成语拼音:zhěn shí sòu liú

成语解释:旧时指隐居生活。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成语繁体:枕石潄流

近义词:枕流漱石

成语例句:只如野逸高士,尚解枕石漱流。(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

成语拼音:zhì tóng dào hé

成语解释: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近义词:情投意合 心心相印

反义词:分道扬镳 貌合神离

成语例句:两人起先虽觉得志同道合,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闻一多《杜甫》)

成语拼音:zhù wǒ zhāng mù

成语解释:张目:睁大眼睛,比喻张扬气势。比喻得到别人的赞助,声势更加壮大。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墨翟不好伎,何为过朝歌而回车乎?足下好伎,值墨翟回车之县,想足下助我张目也。”

成语繁体:助我張目

成语例句:留学生中助我张目的人,较从前增加百倍,才晓得人心进化,是实有的。(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

成语拼音:zhōu shuǐ zhī yù

成语解释: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成语拼音:zhèng shǐ zhī yīn

成语解释: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②指纯正的乐声。

成语出处:《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成语例句: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唐·白居易《五弦弹》诗)

成语拼音:zuò yǐ dài bì

成语解释: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参患》:“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成语繁体:坐以待斃

近义词:束手待毙 劫数难逃

反义词:柳暗花明

成语例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民大众不会坐以待毙。

成语拼音:zī zī bù juàn

成语解释: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

成语繁体:孳孳不勌

近义词:孜孜不倦

成语例句:曼华《同盟会时代始末记》:“其孳孳不倦所提倡革命者,厥为三民主义。”

成语拼音:zāo yù jì huì

成语解释:犹言逢遇时机。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际会,幸承先王馀业,恩未被四海,泽未及天下,虽倾仓竭府以振魏国百姓,犹寒者未尽暖,饥者未尽饱。”

成语繁体:遭遇際會

近义词:遭遇运会 遭逢际会

反义词:遭逢不偶 遭遇不偶

成语例句: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唐·房玄龄《晋书·宣帝纪》

成语拼音:zì yǒu gōng lùn

成语解释: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扞庾公呴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

成语繁体:自有公論

成语例句:虽然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但是现在的世人,总是人云亦云的居多。★清·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

成语拼音:zhǒu yè zhī huàn

成语解释:肘腋:胳膊肘儿和夹肢窝。比喻极接近的地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正当斯这时,进退狼跋。”

近义词:心腹之患

反义词:疥癣之疾

成语例句:这是肘腋之患,不若我们先下手驱除了他。(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成语拼音:zī zī bù juàn

成语解释: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成语出处:《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成语繁体:孜孜不勌

近义词:废寝忘食 不辞劳苦

反义词:游手好闲 饱食终日

成语例句:他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工作。

成语拼音:zì xīn zhī lù

成语解释: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成语拼音:zhī yù zhī ēn

成语解释:给予赏识或重用的恩情。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近义词:大恩大德 雨露之恩

反义词:切骨之恨 血海深仇

成语例句:刘章仪《枭雄吴佩孚》:“大帅的知遇之恩,卑职终身难报。”

成语拼音:zhèng yán zhí jiàn

成语解释: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桓范《谏争》:“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成语繁体:正言直諫

成语例句:〖示例〗臣幸逢陛下至圣大明,好忠爱直,每正言直谏,特见优容。 ★唐 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

成语拼音:zhǒng zhōng kū gǔ

成语解释:冢:坟墓。坟墓里的枯骨。比喻没有力量的人。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成语繁体:塚中枯骨

成语例句: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成语拼音:zé zhǔ ér shì

成语解释:事:侍奉。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成语繁体:擇主而事

成语例句: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57回:“徒死无益,何若择主而事。”

成语拼音:yùn chóu yǎn móu

成语解释:同“运筹决策”。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论》:“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內。”

成语繁体:運籌演謀

近义词:运筹决策 运筹决算

成语拼音:yǐn chún zì zuì

成语解释: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与周公谨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成语繁体:飲醕自醉

成语拼音:yùn chóu jué cè

成语解释:筹划情况,拟订作战策略。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所以当水陆军提督者……犹备有参佐数员,常与运筹决策,以资历练而审机宜。”

成语繁体:運籌决筞

近义词:运筹决算 运筹画策

成语例句: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所以当水陆军提督者……犹备有参佐数员,常与运筹决策,以资历练而审机宜。”

成语拼音:yóu cí qiǎo shì

成语解释: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成语繁体:游辭巧飾

成语拼音:yú guàn ér rù

成语解释:像游鱼那样首尾连贯地进入。比喻有秩序地相继而进。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成语繁体:魚貫而入

近义词:井然有序 有条不紊

反义词:一拥而入 破门而入

成语例句:众才女除卞、孟两家姊妹在后,其余都是按名鱼贯而入。(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七回)

成语拼音:yàn hàn hǔ xū

成语解释:形容相貌威武。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成语繁体:燕頷虎須

近义词:燕颔虬须

成语例句: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水浒传》第七回

成语拼音:yī guān jǐ jǐ

成语解释:济济:美好貌。形容服饰华丽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2出:“自来不识恁底,平日我衣冠济济。”

成语繁体:衣冠濟濟

反义词:衣冠蓝缕

成语例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8回:“各人分着帮,摆设了猪羊祭筵,衣冠济济在那里伺候。”

成语拼音:yán guò qí shí

成语解释: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成语繁体:言過其實

近义词:夸大其辞 夸夸其谈

反义词:言必有信 恰如其分

成语例句: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1章:“他被梁大老汉言过其实的话吓唬住了。”

成语拼音:yǎng jīng xù ruì

成语解释: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积蓄力量。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成语繁体:養精蓄鋭

近义词:休养生息

反义词:劳民伤财

成语例句:叶圣陶《四三集 得失》:“他们个个像跑道上的选手,养精蓄锐,伸足擦腿,准备显身手。”

成语拼音:yí jìng tǐ xián

成语解释:形容女子态度文静,体貌素雅。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环姿艳溢,仪静体闲。”

成语繁体:儀静軆閑

成语拼音:yán jǐng hè wàng

成语解释: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

成语繁体:延頸鶴朢

成语拼音:yǐn hǔ zì wèi

成语解释: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成语繁体:引虎自衛

近义词:引狼自卫

成语例句: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三章第七节:“这正是无异引虎自卫。”

成语拼音:yuán lóng háo qì

成语解释: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氾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成语繁体:元龍豪氣

成语拼音:yǐ luǎn dí shí

成语解释:用蛋去抵挡石头,比喻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

成语繁体:以卵敵石

近义词:以卵击石 以卵投石

成语例句: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6回:“若要和他抵抗,正是以卵敌石,必败无疑。”

 667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