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zǎo chū wǎn guī

成语解释:早晨出动,晚上归来。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成语繁体:早出晚歸

近义词:早出暮归

成语例句: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孙犁《芦花荡》)

成语拼音:zhuǎn huò wéi fú

成语解释:把灾祸转变为幸福。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成语繁体:轉禍為福

近义词:转危为安 转灾为福

反义词:转福为祸

成语例句:天下事非大善不能转祸为福,非大恶亦不能转福为祸。(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成语拼音:zhū gōng bèi què

成语解释: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成语繁体:珠宫貝闕

近义词:贝阙珠宫

成语例句:一进门,便是十几架一间的敞厅,厅上陈设的如珠宫贝阙一般,处处都夺睛耀目。(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一回)

成语拼音:zòng héng bǎi hé

成语解释:战国时策士为推行合纵或连横策略而进行游说的手段。后形容在政治、外交上进行分化瓦解或拉拢的手段。纵横:合纵与连横;捭:开;阖:合。

成语出处:汉 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 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成语繁体:縱横捭闔

近义词:兵不厌诈 远交近攻

成语例句:〖示例〗政客错实力以自雄,军人假名流以为重,纵横捭阖,各戴一尊。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五回

成语拼音:zhuǎn bài wéi gōng

成语解释: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成语繁体:轉敗為功

近义词:转败为胜 转败为成

成语例句: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15回:“今时事万急,能望他临机制胜,转败为功么?”

成语拼音:zú gāo qì yáng

成语解释:犹言趾高气扬。语本《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成语繁体:足高氣揚

近义词:志高气扬 趾高气扬

成语例句:若初进者足高气扬,凌轹前辈。★明·沈德符《野获编·谐谑·术艺》

成语拼音:zhī gàn xiāng xhí

成语解释:比喻相互扶持。同“枝叶相持”。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暨乎战国,诸姬微矣……至于王赧,降为庶人,犹枝干相持,得居虚位。”

近义词:枝叶相持

成语拼音:zhé chōng zūn zǔ

成语解释: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成语繁体:摺衝尊俎

近义词:折冲樽俎

成语例句:总算没有另外赔款割地,已经是他折冲尊俎的大功。(清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成语拼音:zì kuì bù rú

成语解释:自己惭愧;比不上别人。形容因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惭愧。

成语出处:唐 元结《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

近义词:自惭形秽 妄自菲薄

反义词:自鸣得意 自高自大

成语例句:在那地方,圣裔们繁殖得非常多,成着使释迦牟怪和苏格拉底都自愧不如的特权阶级。(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成语拼音:zhēng míng yú cháo,zhēng lì yú shì

成语解释: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

成语出处:《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成语繁体:爭名于朝,爭利于市

成语例句:宋·陈亮《孙天诚墓志铭》:“夫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而善致富者则曰:‘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成语拼音:zēng mǔ tóu zhù

成语解释: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近义词:曾参杀人

成语例句:联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

成语拼音:zhòng rén guó shì

成语解释:众人:普通人;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一》:“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成语繁体:衆人國士

成语例句: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成语拼音:zhí quán fèi yáo

成语解释: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各为其主。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它也。”

成语繁体:蹠犬吠堯

近义词:跖狗吠尧

成语例句: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跖犬吠尧,吠非其主;鸠居鹊巢,安享其成。”

成语拼音:zhān qián gù hòu

成语解释: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成语繁体:瞻前顧后

近义词:左顾右盼

反义词:一往直前

成语例句:有些事情看准了就马上去做,不要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成语拼音:zhāo qín mù chǔ

成语解释:早上侍奉秦国;晚上倒向楚国。比喻主意不定;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明 毕魏《竹叶舟》:“因见贵戚王恺,富堪敌国,比太仆更觉奢华,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近义词:朝三暮四 三心二意

反义词:始终不渝 始终如一

成语例句:叹朝秦暮楚,三载依刘。(清 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成语拼音: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qǔ

成语解释: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出处:语本《战国策 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成语繁体: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近义词:战必胜,攻必取

成语例句:〖示例〗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成语拼音:zhù tái mù shì

成语解释:募:招寡。比喻广泛招纳贤士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帝王好尚论》:“汤五聘伊尹,文王躬迎吕望,周公握发吐哺以待白屋之士,郑武公好贤而诗雅歌之,燕昭王筑台募士而智者归之。”

成语繁体:築台募士

成语拼音:zhǔ xiǎo huái dà

成语解释:褚:口袋。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成语繁体:褚小懷大

近义词:力不能及

成语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成语解释: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成语繁体:紙上談兵

近义词:坐而论道 华而不实

反义词:埋头苦干 脚踏实地

成语例句: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成语拼音:zhāo xián nà shì

成语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成语繁体:招賢納士

近义词:纳士招贤 招贤礼士

成语例句: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回)

成语拼音:zhèng wèi zhī yīn

成语解释: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成语出处:《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成语繁体:鄭衛之音

近义词:郑卫之曲

成语例句:明·刘元卿《贤奕编·家闲》:“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郑卫之音,未尝一经于耳。”

成语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成语解释:比喻流言可畏。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成语繁体:曾參殺人

近义词:流言可畏

成语例句:这冤怎申,硬叠成曾参杀人。(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辞院》)

成语拼音:zuò shōu yú lì

成语解释: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从中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成语繁体:坐収漁利

近义词:坐享其成 不劳而获

反义词:自力更生 自食其力

成语例句:勤劳致富光荣,坐收渔利可耻。

成语拼音:zhàn wú bù shèng

成语解释:每次打仗没有不获胜的。形容军队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成语繁体:戰無不勝

近义词:攻无不克 百战百胜

反义词:一触即溃 不堪一击

成语例句:自先王以来,楚兵战无不胜。(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九回)

成语拼音:zàng shēn yú fù

成语解释:葬身:埋葬尸体。尸体被鱼所食。指淹死水中。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成语繁体:奘身魚腹

近义词:命赴黄泉 一命呜呼

反义词:长命百岁 寿比南山

成语例句:只要你舍得这辆汽车,我就奉陪三百回合,直到大雨把汽车冲进大河,咱俩一同葬身鱼腹。(刘绍棠《十步芳草》)

成语拼音:zuǒ yōng yòu bào

成语解释:形容人姬妾多(多见于旧小说)。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四》:“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

成语繁体:左擁右抱

近义词:妻妾成群

成语例句: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13回:“嗣是左拥右抱,备极欢娱。”

成语拼音:zhèng yán bù huì

成语解释: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成语繁体:正言不諱

近义词:直言不讳 直言无隐

成语例句:〖示例〗微言高论,既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正言不讳,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 ★唐 苏试《〈凫绎先生文集〉叙》

成语拼音:zhí yán zhèng jiàn

成语解释:同“直言极谏”。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成语繁体:直言正諫

近义词:直言极谏 直言切谏

成语例句:其有直言正谏之士,敢决徇义之夫,二十五日,悉集华林东门,人别引见,共论得失。★《北史·魏纪四·肃宗孝明帝》

成语拼音:zhāo yún mù yǔ

成语解释: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成语繁体:朝雲暮雨

近义词:巫山云雨

成语例句:我想着香闺少女,但生的嫩色娇颜,都只爱朝云暮雨,那个肯凤只鸾单。(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

成语拼音:zhuàn yù chuī zhū

成语解释:见“馔玉炊金”。

成语出处:语出《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成语繁体:饌玉炊珠

近义词:炊金馔玉

成语例句:更置循王田租六十四万斛,听君馔玉炊珠果其腹。★清·赵翼《余既答稚存黄金之嘲乃又有诗来索战再作长句报之》

成语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成语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成语繁体:鷸蜯相爭,漁翁得利

近义词:渔人得利 两败俱伤

反义词: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成语例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

成语拼音: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成语解释: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成语出处:《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成语繁体:鷸蜯相持,漁人得利

近义词: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成语例句:〖示例〗这真叫做‘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若是倪善继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将家私平等分析,这千两黄金,弟兄大家该五百两,怎到得滕大尹之手? ★《古今小说 滕大尹鬼断家私》

成语拼音:yú ān sī wēi

成语解释: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成语出处:《战国策 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近义词:居安思危

成语拼音:zuǒ zhī yòu chù

成语解释:射箭时左手支撑;右手弯曲。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绌:屈;不足)。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成语繁体:左支右絀

近义词:捉襟见肘 挖肉补疮

反义词:左右逢源 尽如人意

成语例句:鲁迅《南腔北调集 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不过因为急促的变化,苦心的躲闪,弄得左支右绌。”

成语拼音: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wēng dé lì

成语解释: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成语繁体:鷸蜯相持,漁翁得利

近义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反义词:相辅相成

成语例句:清·李渔《无声戏》第八回:“看官,自古道: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成语拼音:zhòng zuì dú xǐng

成语解释:比喻众人沉迷糊涂,独自保持清醒。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成语繁体:衆醉獨醒

近义词:众人皆醉我独醒

成语拼音:yún chéng fā rèn

成语解释:云程:青云万里的路程;发轫:启车行进,比喻事业的开端。旧时祝人前程远大的颂辞。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成语繁体:雲程發軔

成语例句: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贺入学,曰:‘云程发轫’。”

成语拼音:yáng chūn bái xuě

成语解释: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成语繁体:陽萅白雪

近义词:曲高和寡鲲鹏图南

反义词:下里巴人阳阿薤露

成语例句: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成语拼音:yáng chuān sān yè

成语解释:《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原谓射技高超。后亦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成语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成语繁体:楊穿三葉

成语例句: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

成语拼音:yōu guó ài mín

成语解释: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成语繁体:憂國愛民

近义词:忧国忧民

成语例句:先皇帝即位之初,风飞雷厉,将大有为。忧国爱民之心虽切于己,尊贤使能之道未得其人。★明·宋濂《元史·本纪第四·世祖一》

成语拼音:yuǎn jiāo jìn gōng

成语解释:原指对远方国家联合;对邻近国家攻占的外交策略。后来指利用关系转较远的力量来攻击眼前对手的处世手法。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成语繁体:遠交近攻

成语例句:莫若以纳辽之币归之于金,坐复燕云故土,正合远交近攻之计。(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成语拼音:yī jǔ chéng míng

成语解释: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

成语出处: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成语繁体:一舉成名

近义词:一鸣惊人

反义词:徒劳无功 名落孙山

成语例句: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金 刘祁《归潜志》卷七)

成语拼音:yàn jùn qiān jīn

成语解释:战国时,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郭隗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燕骏千金”为招纳贤士之典。

成语出处:战国时,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郭隗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

成语繁体:燕駿千金

近义词:燕昭好马 燕昭市骏

成语拼音:yàn jīn mù xiù

成语解释: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接待天下贤士。后以“燕金募秀”为招纳贤士之典。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蔡屣延才,铎宣百世之文,旌集四方之善。”

成语拼音:yī jiàn zhī rèn

成语解释:①谓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②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

成语出处:《尉缭子·武议》:“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战国策·齐策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

成语繁体:一劍之任

成语例句:秦贪我赂,而信我辞,则一剑之任,可当百万之师。★《燕丹子》卷上

成语拼音:yòu qín kuāng chǔ

成语解释:战国时张仪劝导秦国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楚国背齐向秦。后遂因以“诱秦诓楚”表示挑拨离间。

成语出处: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用诱秦诓楚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

成语繁体:誘秦誆楚

成语拼音:yī míng bù shì

成语解释: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有断头绝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成语繁体:一瞑不視

近义词:一命呜呼 一命归西

成语例句:一瞑不视,亦已矣。(章炳麟《马良请速开国会》)

成语拼音:yún mèng xián qíng

成语解释: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

成语繁体:雲夢閑情

近义词:巫山云雨

成语例句:不比那云梦闲情,姑苏醉宴,章华骄态。★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

成语拼音:yī míng bù shì

成语解释: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有断脰绝腹,一暝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近义词:一命呜呼 一命归西

成语例句: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暝不视者矣。”

成语拼音:yǔ máo wèi fēng

成语解释:小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全(丰:丰满)。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成语繁体:羽毛未豐

近义词:乳臭未干 少不更事

反义词:羽毛丰满 兵强马壮

成语例句:但这好象“中日亲善,同存共荣”之说,从羽毛未丰的无产者看来,是一种欺骗。(鲁迅《二心集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成语拼音:yǐ mén yǐ lǚ

成语解释: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成语繁体:倚門倚閭

近义词:倚庐之望

成语例句:倚门倚闾久相望,不可以留行束装。(清 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

成语拼音:yán nián yì shòu

成语解释:延:延长;益:增加。 延长寿命;增加岁数。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

成语繁体:延年益壽

近义词:长生不老 长命百岁

反义词:苟延残喘 贫病交迫

成语例句:服肉芝延年益寿。(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

成语拼音:yú nián lì suì

成语解释:指经过一定年月。形容经历较长时间。

成语出处:《战国策 赵策一》:“王大怒,曰:‘夫用百成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何故不为?’”

成语繁体:逾年歷歲

成语拼音:yú rén dé lì

成语解释:趁着双方争持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成语繁体:漁人得利

近义词:渔翁得利

成语例句: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成语拼音:yǐn shāng kè yǔ

成语解释: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近义词:引商角羽

成语例句: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成语拼音:yě rén zòu pù

成语解释:比喻微薄的贡献。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杨朱》:“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

近义词:野人献曝 野人献日

成语例句:清 章炳麟《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野人奏曝,自古而有之。”

成语拼音:yú rén zhī lì

成语解释: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

成语繁体:漁人之利

近义词:渔翁得利

成语例句:毛泽东《反对投降活动》:“以待时机一到,就策动所谓太平洋调停会议,借收渔人之利。”

成语拼音:yān rán yī xiào

成语解释:嫣然:美好的样子 。形容女子笑得很美的样子。也作“嫣然而笑”。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舍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近义词:付之一笑

成语例句:都只在嫣然一笑中,偷把幽情送。(元 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

成语拼音:yǐng shū yàn yuè

成语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成语繁体:郢書燕説

近义词:牵强附会

成语例句: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四》:“故持论弥高,弥不免郢书燕说。”

成语拼音:yǐ shū wéi yù

成语解释: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二》:“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

成语繁体:以書為御

成语拼音:yī yǐ dāng shí

成语解释: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成语出处:《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成语繁体:一以當十

近义词:以一当十 一以当百

成语例句: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回:“怎当那生力军兵,一以当十,勇力异常,焉能得脱?”

成语拼音:yī xīn tóng gōng

成语解释:同心协力,共赴事功。

成语出处:《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近义词:一心同归

成语拼音:yǐ yī dāng shí

成语解释:一个人可抵挡十个人。形容以少胜多;英勇善战。

成语出处:《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成语繁体:以一當十

近义词:以少胜多以一为十

反义词:一夫之用 卵与石斗

成语例句:陈忠实《白鹿原》第22章:“咱们红军不是一个顶仨,而是以一当十。”

成语拼音:yáo wěi tú zhōng

成语解释: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庄子·秋水》。曳尾,犹

成语出处: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

近义词:曳尾涂中

成语例句:晋·葛洪《抱朴子·勤求》:“老子以长生久视为业,而庄周贵于摇尾涂中,不为被网之龟,被绣之牛。”

成语拼音:yī yǔ dào pò

成语解释:一句话就说穿(语:话;道:说)。比喻话说到了本质上或击中要害。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但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

成语繁体:一語道破

近义词:一针见血 入木三分

反义词:言不及义 轻描淡写

成语例句:老王是个爽快人,他不顾旁人眼色,一语道破玄机。

成语拼音:yóu yù bù jué

成语解释:犹豫:迟疑。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成语繁体:猶豫不决

近义词:畏首畏尾 优柔寡断

反义词:当机立断 斩钉截铁

成语例句:在决定这件事如何处理时,他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成语拼音:yún yǔ wū shān

成语解释: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成语出处:战国楚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成语繁体:雲雨巫山

近义词:巫山云雨 云雨高唐

成语例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唐 李白《清平调》)

成语拼音:yù yè qióng jiāng

成语解释:琼:美玉。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古代传说饮了它可以成仙。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浆汁。

成语出处: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休道是酒,便是玉液琼浆,我咽不下。”

成语繁体:玉液瓊漿

近义词:玉液金波 琼浆玉液

成语例句:陆文夫《壶中日月》:“偶尔喝到一瓶优质双沟,以玉液琼浆视之。”

成语拼音:yù yù guǎ huān

成语解释:郁郁:忧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心里发愁;少言少语;闷闷不乐。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九章》:“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成语繁体:郁郁寡歡

近义词: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

反义词:怡然自得 得意洋洋

成语例句:魏巍《壮行集 春天漫笔》:“在这一次工作调动中,使他郁郁寡欢,失去了一向诙谐的乐观情调。”

成语拼音:yuán záo fāng ruì

成语解释: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知其龃龉而难入。”

成语繁体:圓鑿方枘

近义词:圆孔方木

成语例句:彼此的性格,情趣相差很大,所谓“圆凿方枘”,实在难以生活在一起。

 371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