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zhú chòu zhī fū

成语解释: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之好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成语例句: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着要尝鼎一脔。”

成语拼音:zǎi jī jiào hóu

成语解释: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成语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章:“吴七总想抓个奸细来‘宰鸡教猴’一下,吴坚和家剑平反对;怕闹得内部更混乱,又怕有后患。”

成语繁体:宰鶏教猴

近义词:杀鸡骇猴

成语拼音:zé jí kū gǔ

成语解释: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成语繁体:澤及枯骨

近义词:泽及髊骨

成语例句:圣德之君,泽及枯骨,何况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

成语拼音:zuò huái bù luàn

成语解释: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6回:“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

成语繁体:坐懷不亂

近义词:不近女色 冰清玉洁

反义词:见色起意

成语例句: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六回)

成语拼音:zhǔ cí bǐ shì

成语解释: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成语出处:《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成语繁体:屬辭比事

近义词:属词比事

成语例句:林语堂《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所以属辞比事,左右逢源,随拾即是。”

成语拼音:zǎo cháo yàn bà

成语解释:很早上朝,很迟退朝。谓勤于政事。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禁塞》:“早朝晏罢,以告制兵者。”

成语繁体:早朝晏罷

近义词:蚤朝晏退

成语例句:陛下早朝晏罢,以冀中兴日月之功。★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成语拼音:zào è bù quān

成语解释:作恶事而不肯悔改。

成语出处:明·刘基《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伐莱公至自伐莱大旱》:“宣公造恶不悛,而流毒于其国若是哉!”

成语繁体:造惡不悛

成语拼音:zhāng mèi chéng yīn

成语解释: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杂下九》:“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成语繁体:張袂成陰

近义词:张袂成帷

成语拼音:zhōng liú dǐ zhù

成语解释: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成语出处: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近义词:砥柱中流

反义词:随波逐流

成语例句: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成语拼音:zhòng kǒu xūn tiān

成语解释:指群言可以动天。比喻舆论力量大。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 离谓》:“毁誉成党,众口熏天。”

成语繁体:衆口熏天

成语拼音:zhèn qiú chí lǐng

成语解释:喻抓住事物的关键。

成语出处:汉·杨伦《上书案坐任嘉举主罪》:“臣闻《春秋》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

成语繁体:振裘持領

近义词:振衣提领

成语例句: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逾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南朝·梁·萧子显 《南齐书·幸臣传论》

成语拼音:zhǐ rì kě xià

成语解释:指明日可以攻下。

成语出处:宋 辛弃疾《美芹十论》:“故臣以为兵出沐阳,则山东指日可下。”

近义词:指日可待

反义词:遥遥无期

成语例句:这最后的抵抗如被冲破,武昌城便指日可下。(郭沫若《革命春秋 北伐途次》)

成语拼音:zhī wǒ zuì wǒ

成语解释: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成语繁体:知我辠我

成语例句: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知我罪我,怜我杀我,悉听世人,不复能顾其后矣。”

成语拼音:zhèng wèi zhī yīn

成语解释: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成语出处:《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成语繁体:鄭衛之音

近义词:郑卫之曲

成语例句:明·刘元卿《贤奕编·家闲》:“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郑卫之音,未尝一经于耳。”

成语拼音:záo yíng nà shū

成语解释: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杂下三十》:“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

成语繁体:鑿楹納書

成语拼音:zhí yán wú huì

成语解释: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成语出处:语出《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二》:“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而进士,不同君所欲;见不善而废之,不辟君所爱;行已而无私,直言而无讳。”

成语繁体:直言無諱

近义词:直言无隐 直言勿讳

成语例句: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晋书·刘波传》

成语拼音:zhū xīn zhī lùn

成语解释: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0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成语繁体:誅心之論

近义词:诛心之律

成语例句:你那里晓得,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成语拼音:yú ān sī wēi

成语解释: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成语出处:《战国策 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近义词:居安思危

成语拼音:zūn zǔ shé chōng

成语解释:语本《晏子春秋·杂上十八》:“仲尼闻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后以“尊俎折冲”喻在宴席谈判中制胜对方。

成语出处:语本《晏子春秋·杂上十八》:“仲尼闻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成语繁体:尊俎摺衝

近义词:樽俎折冲 折冲尊俎

成语例句:尊俎折冲,呈赤云之胜气;江山如画,照黄纸之除书。★元·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二》

成语拼音:yǐ bái wéi hēi

成语解释:谓颠倒是非。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应同》:“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

成语繁体:以白為黑

近义词:颠倒黑白 以黑为白

反义词:泾渭分明

成语例句: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议,张匡谓之左道: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成语拼音:yǔ duó shēng shā

成语解释:《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后因以“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

成语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各当其义。”

成语繁体:予奪生殺

近义词:生杀予夺

成语例句: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各当其义。”

成语拼音:yǎn ěr dào líng

成语解释: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成语繁体:掩耳盗鈴

近义词:自欺欺人 弄巧成拙

反义词:开诚布公

成语例句: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成语拼音:yuè dàn chūn qiū

成语解释: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成语出处:《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劭从兄)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成语繁体:月旦萅秌

近义词:臧否人物

成语拼音:yīn dì zhì yí

成语解释:因:随顺;制:制定;规定;宜:适当;合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

成语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近义词:因势利导

反义词:一成不变

成语例句:谷峪《萝北半月》:“定个收入指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成语拼音:yǎn ěr dào zhōng

成语解释: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成语出处: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成语繁体:掩耳盗鐘

近义词:掩耳盗铃

成语例句:明·杨慎《希夷易图》:“《后天图》见于邵伯温之序。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讳之,殆掩耳盗钟也。”

成语拼音:yī cháo zhī huàn

成语解释:突然发生的祸患。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楚国苦之,群臣皆怨,咸言费无忌谗杀伍奢、白州犁而吴侵境不绝于寇,楚国群臣有一朝之患。”

成语拼音:yǐ bīng zhì yíng

成语解释:致:招引。用冰块引苍蝇。比喻事情必难实现。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

成语繁体:以冰致蠅

近义词:以狸致鼠 缘木求鱼

成语拼音:yù gài ér zhāng

成语解释:犹欲盖弥彰。

成语出处:《隋书·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传序》:“昔孔子修《春秋》,而乱臣贼子知惧,抑使之求名不得,欲盖而彰者也。”

成语繁体:慾蓋而彰

近义词:欲盖弥彰

成语例句:世人欲盖而彰,欲抑而扬。★明·刘基《郁离子·玄豹》

成语拼音:yè gōng hào lóng

成语解释: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成语繁体:葉公好龍

近义词:表里不一 言不由衷

反义词:名副其实 名实相符

成语例句:他表示愿意帮助别人,但当有人向他求援时,却避退三舍,这与叶公好龙毫无差别。

成语拼音:yǐ hēi wéi bái

成语解释:谓颠倒是非。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应同》:“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成语繁体:以黑為白

近义词:以白为黑 颠倒是非

成语例句:‘罔’只是脱空作伪,做人不诚实,以非为是,以黑为白。如不孝于父,却与人说我孝。★《朱子语类》卷三二

成语拼音:yí fēng píng sú

成语解释:转变风气,改变习俗。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 侈乐》:“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

成语繁体:移風平俗

近义词:移风革俗 移风振俗

成语拼音:yù kūn jīn yǒu

成语解释: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成语出处:北朝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辛攀》:“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也。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著名。秦、雍为之谚曰:‘三龙一门,金友玉昆。’”

近义词:金友玉昆 玉友金昆

成语例句: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玉昆金友,羡兄弟之俱贤;伯埙仲篪,谓声气之相应。”

成语拼音:yī jiè zhī shì

成语解释:①一个微末的士人。②忠心正直的人。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

成语例句:自湖南军兴,一介之士,长官倒屣。★清·王闿运《长沙攸县庆都龙君行状》

成语拼音:yǐ jiāo tóu qī

成语解释:比喻相合而密不可分。

成语出处:唐·孔颖达《〈春秋正义〉序》:“晋世杜元凯又为《左氏集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

成语繁体:以膠投漆

成语拼音:yǐ lì lěi xíng

成语解释:为了谋取利益而危害身体。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成语繁体:以利纍形

成语拼音:yī kuāng jiǔ hé

成语解释: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后亦以“一匡九合”指立国大事。

成语出处:《旧唐书·郑畋传》:“臣始仕从戎,爰承指顾,禀三令五申之戒,预一匡九合之谋。”

成语例句:管仲一匡九合,攘外安内,其功甚大。★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卷七十二

成语拼音:yú huái zhī jú

成语解释:《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后以“逾淮之橘”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近义词:逾淮为枳

成语例句:无如工厂之制,昌于西土,殆如逾淮之橘,迁地弗良。★叶圣陶《穷愁》

成语拼音:yī kuí yǐ zú

成语解释: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反义词:多多益善

成语例句:昔尧作《大章》,一夔已足。(《后汉书 曹褒传》)

成语拼音:yāng jí chí yú

成语解释: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成语繁体:殃及池魚

近义词:池鱼之殃

成语例句:张爱玲《色,戒》:“大概也是叫她安心的话,不会乱枪之下殃及池鱼。”

成语拼音:yǐ lǐ zhì shǔ

成语解释:狸:猫。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 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近义词:以狸饵鼠

成语拼音:yì qīng chéng féi

成语解释: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成语繁体:衣輕乗肥

近义词:衣裘肥马

成语例句:想为官的前呼后拥,衣轻乘肥,有多少荣耀。(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

成语拼音:yī qiào bù tōng

成语解释: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成语繁体:一竅不通

近义词:一无所知 目不识丁

反义词:无所不知 全知全能

成语例句: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茅盾《子夜》六)

成语拼音:yī mín tóng sú

成语解释: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成语出处: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成语拼音:yīng shì láng bù

成语解释: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成语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伐吴外传》:“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

成语繁体:鹰視狼步

近义词:鹰视虎步

成语拼音:yīng shì hǔ bù

成语解释:见“鹰视狼步”。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杀之性,不可亲也。”

成语繁体:鹰視虎步

近义词:鹰视狼步

成语拼音:yǎ rán shī xiào

成语解释:失笑: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哑然:形容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成语出处:汉 赵晔《吴赵春秋 赵王元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成语繁体:啞然失笑

近义词:情不自禁 忍俊不禁

反义词:哄堂大笑 痛哭流涕

成语例句:王子安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床头人醒,宁不哑然失笑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王子安》)

成语拼音:yān shì mèi xíng

成语解释: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成语繁体:煙視媚行

成语拼音:yōu róu yàn yù

成语解释:亦作“优柔厌饫”。喻为学之从容求索,深入体味。语本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

成语出处:语出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

成语繁体:優柔餍飫

近义词:优柔厌饫

成语例句:如此然后求诸四君子之全书,沉潜反覆,优柔餍饫,以致其博而反诸约焉。★清·戴名世《〈四书朱子大全〉序》

成语拼音:yī shāng zhī huì

成语解释: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

成语出处:《谷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成语繁体:衣裳之會

近义词:衣裳盟会

反义词:兵车之会

成语例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8回:“君奉王命,以临诸侯,安用兵车?请为衣裳之会。”

成语拼音:yáng tóu gǒu ròu

成语解释:挂羊头,卖狗肉。比喻表里不一

成语出处:清·钱大昕《恒言录》第六卷:“世祖赐丁邯诏曰:‘悬牛头,卖马脯;盗跖行,孔子语。’”

成语繁体:羊頭狗肉

近义词:挂羊头,卖狗肉

成语例句:郭沫若《文艺论集·太戈尔来华的我见》:“在我们凡百事情都是羊头狗肉的中国,一切原则都要生出例外。”

成语拼音:yǐ tāng zhǐ fèi

成语解释: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处理问题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其气势。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成语繁体:以湯止沸

近义词:以火救火

成语例句: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之益也。”

成语拼音:yǐng shū yàn yuè

成语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成语繁体:郢書燕説

近义词:牵强附会

成语例句: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四》:“故持论弥高,弥不免郢书燕说。”

成语拼音:yán sāng xīn jì

成语解释: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成语出处: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

成语繁体:研桑心計

成语拼音:yī tā hú tú

成语解释: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近义词:乱七八糟 一团漆黑

反义词:条理井然 井然有序

成语例句:新开设的中学,更是一塌糊涂,笑话百出。(郭沫若《革命春秋 学生时代》)

成语拼音:yīn yáng cǎn shū

成语解释: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语本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成语出处:语出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成语繁体:陰陽慘舒

近义词:阴惨阳舒

成语例句:视阴阳惨舒之节,取震虩泽濡之象。知天而不泥于神怪,知人而不遗于委琐。★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

成语拼音:yán xíng xiāng guǐ

成语解释: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成语繁体:言行相詭

近义词:言行一致

反义词:言行不一

成语拼音:yī zì bāo biǎn

成语解释: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成语出处: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成语繁体:一字褒貶

成语拼音:yīn yē fèi shí

成语解释: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废:停止;食:吃。因吃东西卡过喉咙;从此就停止吃东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苑》:“一噎之故,绝谷不食。”

成语繁体:因噎廢食

近义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反义词:百折不挠

成语例句: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若是后人问来由,一律的奉以为法,岂不是因噎废食了幺?”

成语拼音:yǐ yè jì rì

成语解释: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日夜不停。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先识》:“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

成语繁体:以亱繼日

近义词:夜以继日 夜以接日

成语例句:家贫借书,以夜继日,古人阅市偷光,殆不过此。★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

成语拼音:yì zǐ ér shí

成语解释: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成语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近义词:析骸以爨 析骸易子

成语例句: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成语拼音:yǐ yǎng shāng shēn

成语解释: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夫人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按,此语亦见《吕氏春秋·审为》与《淮南子·道应训》。

成语繁体:以養傷身

成语拼音:yù yǒu jīn kūn

成语解释:友、昆:指兄弟。对他人兄弟的美称。

成语出处:北朝 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 前凉录 辛攀》:“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也。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著名。秦、雍为之谚曰:'三龙一门,金友玉昆。'”

近义词:金友玉昆 玉昆金友

成语例句:我来经览浑如昨,玉友金昆念离索。(宋 刘子翚《观二刘题壁》诗)

成语拼音:yú yè yí liè

成语解释:遗留下来的事业与功绩。《战国策·刘向书录》:“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

成语出处:《战国策·刘向书录》:“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

成语繁体:余業遺烈

成语拼音:yì yì xiǎo xīn

成语解释:形容恭敬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懈怠。

成语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王是日立政,翼翼小心,出不敢奢,入不敢侈。”

近义词:小心翼翼

反义词:粗心大意

成语例句:皇帝入承大统,醇亲王奕譞谦卑谨慎,翼翼小心,十余年来,殚竭心力,恪恭尽职。 ★《清史稿 醇亲王奕譞传》

成语拼音:yī yē zhǐ cān

成语解释:犹因噎废食。语本《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成语出处:语出《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成语繁体:一噎止飱

近义词:因噎废食

成语拼音:yī zì shī

成语解释: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成语出处:五代 王定宝《唐摭言 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成语繁体:一字師

近义词:一字之师

成语例句:〖示例〗姐姐真是‘一字师’了!从此只叫你师傅,再不叫姐姐了。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成语拼音:xiū jiù lì fèi

成语解释:把破旧的修补好,把废物利用起来。指厉行节约。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废《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成语繁体:修舊利廢

近义词:修旧起废

成语例句:我们修旧利废,充分利用资源

成语拼音:xǐ nù wú cháng

成语解释:常:一定;无常:变化不定。一会儿高兴 ;一会儿发怒;变化不定。指人的性情多变;叫人捉摸不透。

成语出处:《魏书 杨大眼传》:“征淮堰之役,喜怒无常。”

成语繁体:喜怒無常

近义词:喜怒哀乐 喜形于色

反义词:一成不变 温文尔雅

成语例句: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不忌,喜怒无常。(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成语拼音:xuǎn jiè zhī jí

成语解释:形容无关紧要的小毛病。也比喻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或为害尚轻的小祸害。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直谏》:“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

成语繁体:癬疥之疾

近义词:纤介之疾

反义词:心腹之患

成语例句: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黑虎,此三路不过癣疥之疾。(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六回)

成语拼音:xī méi nán liǎn

成语解释:西眉:西施;南脸:南威。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唐·李咸用《巫山高》诗:“西眉南脸人中美,或者皆闻无所利。”

成语繁体:西眉南臉

 286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