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zhǐ dōng guā mà hú lú

成语解释:指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成语繁体:指冬瓜駡葫蘆

近义词:指桑骂槐

成语例句:你不要在此指冬瓜骂葫芦

成语拼音:zhàn bì shèng,gōng bì qǔ

成语解释:每次打仗都获胜,每次进攻都攻下。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近义词: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成语例句: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战必胜,攻必取,此殆天启,非人力也。”

成语拼音:zhī bì yán,yán bì jìn

成语解释:言:说。凡有知道的,就毫无保留地讲出来

近义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成语例句:我们一直强调要做到知必言,言必尽

成语拼音:zhǐ bàng mò ruò zì xiū

成语解释:止:停止,平息;谤:指责。要阻止别人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成语出处:《新唐书·魏谟传》:“谚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

近义词:止谤莫如自修

成语拼音:zhé chōng kǒu shé zhī jiān

成语解释:折冲:引申为进行外交谈判;口舌:争吵。在辩论、争吵中进行外交谈判

成语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折冲于口舌之间”

成语拼音:zhǐ bàng mò rú zì xiū

成语解释:止:停止,平息;谤:指责。要阻止别人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近义词:止谤莫若自修

成语拼音:zhì dì zuò jīn shí shēng

成语解释: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

成语出处:《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成语繁体:擲地作金石聲

近义词:掷地有声 掷地赋声

成语例句:习仲勋《彭总在西北战场》:“真是字字掷地作金石声啊!”

成语拼音:zhāng jiā cháng lǐ jiā duǎn

成语解释:说张家的长,李家的短。比喻与己无关的闲话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那婆子吃了许多酒,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成语繁体:張家長李家短

近义词:说白道绿 说三道四

成语例句:女人在一起就爱张家长李家短地说过没完

成语拼音: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

成语解释:比喻正直勇敢的人经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

成语繁体:真金不怕火煉

近义词:真金不怕火

成语例句:真金不怕火炼,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更加英勇无畏了。

成语拼音:zhī lán shēng yú shēn lín

成语解释:香草长在深山里依然芬芳。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不因身处逆境而败坏名节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里,不以无人而不秀;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败节。”

成语拼音:zhī jiān yì yǒu dà luó

成语解释:罗:捕鸟等的网。指欲治奸邪必须布下大网。比喻治理国家要靠众人的力量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三》:“宋人语曰:‘一雀过,羿必得之,则羿诬矣,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夫知奸亦有大罗,不失其一而已矣。’”

成语拼音:zé jǐ zhòng,dài rén qīng

成语解释: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近义词: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

反义词:责人以详,待己以廉

成语拼音:zhuàng mào bù jí zhōng rén

成语解释:壮貌:容貌;中人:一般人。容貌不如普通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

成语拼音:zài shí zhī gēn bì shāng

成语解释: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

成语出处:《淮南子 人间训》:“再实之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成语繁体:再實之根必傷

近义词:再实之木根必伤

成语拼音:yǐ bù biàn yīng wàn biàn

成语解释:用一种固定来处理变化的事情

成语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我经历了四个朝代,总结出的经验是‘以不变应万变’。”

近义词:以静制动

成语拼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成语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

近义词: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反义词:背信弃义

成语例句: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成语拼音:zì zhī ér bù zì jiàn

成语解释:自知:有自知之明;自见:自我显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炫耀

成语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德经》:“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

成语拼音:yǎn bù jiàn,xīn bù fán

成语解释: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

成语繁体:眼不見,心不煩

近义词:眼不见为净

成语例句: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小爷叔不相干的人,何必让他也晓得?眼不见,心不烦,多好呢!”

成语拼音:yān bù chū huǒ bù jìn

成语解释: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孙七太太是个四十来岁,永远烟不出火不进的,不惹人注意的妇人。”

成语繁体:煙不出火不進

近义词:沉默寡言

成语例句:他这个人烟不出火不进的

成语拼音:yī bù yī gè jiǎo yìn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踏实。

成语出处:老舍《正红旗下》:“只有正正堂堂,一步一个脚印的妇人才能负此重任。”

成语繁体:一步一個脚印

近义词:脚踏实地

成语例句:我们要做到一步一个脚印

成语拼音:zì zuò niè,bù kě huó

成语解释: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近义词:自作之孽

成语例句: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她实在是自作自受,‘自作孽,不可活’,她早就该死了。”

成语拼音:zhēng zhī yǎn,bì zhī yǎn

成语解释:佯为不见,故意不睬,比喻遇事容忍迁就,逃避斗争

成语出处:张洁《沉重的翅膀》:“然后他诙谐地做了个睁只眼闭只眼的动作。”

成语繁体:睁隻眼,閉隻眼

近义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义词:擦亮眼睛

成语例句:张平《抉择》:“就这么一推六二五,睁只眼,闭只眼,和稀泥,抹光墙吗?”

成语拼音:zhì zhě suǒ jiàn lüè tóng

成语解释:智者:聪明有智慧的人;略:大致。指有见识者所持见解大致相同

成语出处:晋·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近义词:英雄所见略同

成语例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9回:“韩厥先以病辞。匄曰:‘智者所见略同也。’”

成语拼音:yī dài bù rú yī dài

成语解释:代:父子相继为一代。一代比一代差。

成语出处:宋 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二:“陶谷以翰林学士奉使吴越,忠懿王宴之。因食蝤蛑询其名类,忠懿命自蝤蛑至蟛蜞,凡罗列十余种以进。谷视之,笑谓忠懿曰:‘此谓一代不如一代也。’”

近义词:每况愈下

反义词:后浪推前浪

成语例句:鲁迅《风波》:“九斤老太虽然高寿,耳朵却还不很聋,但也没有听到孩子的话,仍旧自己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成语拼音:yī chuáng jǐn bèi zhē gài

成语解释:比喻请求别人通融、庇护。

成语出处:宋 周密《齐东野语 淮西之变》:“寻常伏事太尉不周,今日乞做一床锦被遮盖。”

成语繁体:一牀錦被遮蓋

成语例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凡百事周全,一床锦被遮盖则个,别无多言。”

成语拼音:yī chuán shí,shí chuán bǎi

成语解释: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

成语出处:宋 陶彀《清异录 丧葬义疾》:“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疾。”

成语繁体:一傳十,十傳百

近义词:一人传十,十人传百

成语例句: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一传十,十传百,不几天,村子里的好人都知道小喜春喜他们那一套训练是骗人的了。”

成语拼音:yī ér èr,èr ér yī

成语解释:两件事看似不同,实际上却相同。

成语出处:明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回:“天子神仙,一而二,二而一,岂有三茅祖师之印,陛下用不得之理?”

近义词:二而一

成语例句:〖示例〗纸,钱也,即古之所为寓钱也;以寓钱喻制钱, 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成语拼音: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成语解释: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成语例句:但无一个名师点拨,这叫做“玉不琢,不成器”。(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

成语拼音:yún cóng lóng,fēng cóng hǔ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成语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近义词:风从虎,云从龙

成语拼音: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成语解释: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近义词:一发而不可收拾

成语例句:鲁迅《呐喊·自序》:“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成语拼音:yún duān lǐ kàn sī shā

成语解释:厮:互相。站在天空的云里看下面的人互相砍杀。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云端看厮杀,毕竟孰输赢?”

成语例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天下事最妙的是云端里看厮杀,你我且置身事处。”

成语拼音: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成语解释: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成语出处:唐 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近义词:破釜沉舟

反义词:犹豫不决

成语例句: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了。(茅盾《子夜》七)

成语拼音:yī bù zuò,èr bù xiū

成语解释: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索性让我一不作,二不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个爽快。”

近义词:一不做,二不休

成语例句:老舍《神拳》第二幕:“好吧!一不作,二不休!说吧,叫我干什么?”

成语拼音:yǒu chǐ shuǐ xíng chǐ chuán

成语解释:有一尺深的水就能行驶一尺深的水所能承载的船。指量力而行。比喻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5回:“我且‘有尺水行尺船’,等什么鹰神再来,我再做道理。”

成语繁体:有尺水行尺舩

成语例句:我们都明白有尺水行尺船,不会乱来的

成语拼音:yī ér èr,èr ér sān

成语解释: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便可解释这段悲伤。”

成语拼音: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成语解释: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成语出处: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成语繁体:一動不如一静

近义词:以静制动

成语例句:老舍《避暑》:“一动不如一静,心静自然凉。”

成语拼音:yī chǐ shuǐ shí zhàng bō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8回:“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近义词: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成语拼音: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成语解释: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成语出处: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09回:“那厮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近义词:屡次三番

成语例句:我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

成语拼音:yī hǔ nán dí zhòng quǎn

成语解释:一只老虎打不过一群狗。比喻一个人的本事虽高,但打不过对方人多

近义词:寡不敌众

成语例句:所谓一虎难敌众犬,我们还是忍一忍吧

成语拼音:yī gān zǐ tǒng dào dǐ

成语解释:指一步到位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章:“这篇文章好就好在一竿子捅到底,骂到了皇帝头上。”

近义词:一竹竿打到底

成语例句:他做事的风格就是喜欢一竿子捅到底

成语拼音:yán guǎ yóu,xíng guǎ huǐ

成语解释: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成语出处:《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成语例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3回:“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做官?”

成语拼音:yǒu guò zhī wú bù jí

成语解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成语繁体:有過之無不及

反义词:过犹不及

成语例句: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 格言 刻稿娶小》:“刻一册稿,娶一个小,则甬东风气,较明末有过之无不及。”

成语拼音:yǎn guān bí,bí guān xīn

成语解释:古代静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骛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

成语繁体:眼觀鼻鼻,觀心

成语例句:《花城》1981年第3期:“做丈夫的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只管抽烟。”

成语拼音:yī kè bù fàn èr zhǔ

成语解释: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

近义词:一客不烦两家 一客不烦二主

成语拼音:yī kè bù fán liǎng jiā

成语解释:烦:烦劳,麻烦。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堂远禅师》:“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

成语繁体:一客不煩兩家

近义词:一客不烦二主 一客不犯二主

成语拼音:yǎn kǒu hú lú ér xiào

成语解释:胡卢:喉间的笑声。捂着嘴笑,指暗笑,窃笑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近义词:掩口胡卢 掩口而笑

成语拼音:yī kè bù fán èr zhǔ

成语解释: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2回:“一客不烦二主,你不接济他这一步儿,叫他又往那里借去?”

成语繁体:一客不煩二主

近义词:一客不烦两家 一客不犯二主

成语例句:老舍《老张的哲学》:“早饭吃了你,晚饭也饶不了你,一客不烦二主。”

成语拼音:yuǎn jǐng bù jiě jìn kě

成语解释:指遥远的帮助解决不了目前迫切的需求

成语繁体:遠井不解近渴

近义词:远水不解近渴

成语例句:这是远井不解近渴的事情

成语拼音:yǒu jiǔ dǎn,wú fàn lì

成语解释:有借着喝酒显示出来的胆量,在平常的生活中则没有勇力。指只有一时冲动的勇气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9回:“如今薛蟠本是个怜新弃旧的人,且是有酒胆,无饭力的。”

成语拼音:yuǎn qīn bù rú jìn lín

成语解释:指远方的亲戚虽然关系密切;但不如住在近处的邻居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关系更密切。

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岂不闻远亲呵不似我近邻,我怎敢做的个有口偏无信。”

成语繁体:遠親不如近鄰

近义词:远水不救近火

成语例句:您这就见外了,远亲不如近邻嘛,我看见了能不管?

成语拼音:yī mǎ bù kuà liǎng ān

成语解释:一匹马不能套两个马鞍。比喻一女不嫁二夫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一马不跨两鞍。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叫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

成语繁体:一馬不跨兩鞍

近义词:从一而终

成语例句:一马不跨两鞍的思想应该改一改了

成语拼音:yán pí bù guǒ chī gǔ

成语解释:妍:美丽;痴:痴呆。美好的皮不包痴呆的骨头。比喻美好的外表定会有聪明的内心

成语出处:《晋书·慕容超载记》:“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成语繁体:姸皮不裹癡骨

成语例句:清·张岱《石皮妍铭》:“内马肝,外犀革,此谓妍皮不裹痴骨。”

成语拼音:yǒu lǐ zǒu biàn tiān xià

成语解释: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成语出处:欧阳山《苦斗》:“他惯用的口头禅是:‘有理走遍天下!’”

成语例句: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我怕什么

成语拼音:yī qiào tōng,bǎi qiào tōng

成语解释:窍:孔。关键的一窍通了,百窍都通。形容关键的一点明白了,所有的也随之而明白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

成语例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他一窍通,百窍通,会得更觉容易。”

成语拼音: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

成语解释: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成语繁体:一十八層地獄

近义词:十八层地狱

成语例句:〖示例〗皇帝的尊严真的要“升到三十三天堂,为玉皇大帝盖瓦”,臣民的自卑,也真的要“死到一十八层地狱,替阎王老爷挖煤。 ★柏杨《暗夜慧灯 没有伦理观念》

成语拼音: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

成语解释: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成语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近义词:一山不容二虎

反义词:和平共处

成语拼音:yī shí bā bān bīng qì

成语解释:泛指各种兵器。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抡不动那鞭、简、挝、锤。”

近义词:十八般兵器

成语拼音:yuǎn shuǐ nán jiù jìn huǒ

成语解释: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成语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是远水难救近火,可惜这间兴处店面没有货卖。”

近义词:远水不救近火 远水救不得近火

成语例句: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50回:“怎奈远水难救近火,唐兵不能速到,朗兵已是登城。”

成语拼音:yuǎn shuǐ bù jiě jìn kě

成语解释: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成语出处:《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成语繁体:遠水不解近渴

近义词:远井不解近渴

反义词:雪中送炭

成语例句: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远水不解近渴,等不到刘木匠、国民党到来,大火就烧来了。”

成语拼音:yī shí bā bān wǔ yì

成语解释:泛指各种武术技艺。

成语出处:元 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成语繁体:一十八般武藝

近义词:十八般武艺

成语例句: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1回:“恰遇了一个救星,姓梁名玉,山西人氏,善用一十八般武艺,大郎和妻妹一同拜他为师。”

成语拼音: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成语解释: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成语繁体:遠水不捄近火

近义词:远水不解近渴

反义词:雪中送炭

成语例句: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第20卷:“远水不救近火,乃梁杜朔周之言。”

成语拼音: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

成语解释: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成语出处:《南史 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成语繁体:以天下為己任

成语例句:〖示例〗经过这样磨炼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会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人民日报》1965.6.1

成语拼音:yǒu suǒ shì ér bù kǒng

成语解释:恃:倚仗;恐:害怕。因为有所依仗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成语出处: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但是仍然需要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以备白色恐怖到来时有所恃而不恐。”

近义词:有恃无恐 有恃毋恐

成语拼音:yī shì yī,èr shì èr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成语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80回:“遂把那杨腾蛟怎样写亲供,刘二怎样勒掯,小人等不依他,又恐怕被他连累,一是一,二是二的都说了。”

近义词:老老实实

成语例句:曹禺《原野》:“一是一,二是二,我问出口,你就得说,别犹豫。”

成语拼音:yī xiè bù rú yī xiè

成语解释: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成语出处:宋 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于海上……艾子喟然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成语繁体:一蠏不如一蠏

近义词:一代不如一代

成语例句:以其嗜蟹,自蝤蛑至蟛蚏,凡罗列十余种。谷笑曰:“真所谓一蟹不如一蟹也。”(清 翟灏《通俗编 禽鱼》引《圣宋掇遗》)

成语拼音: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成语解释:泰山:我国的名山;在山东省境内。有眼睛;却不认得地位很高或本领很大的著名人物。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成语繁体:有眼不識泰山

近义词:有眼无珠 视而不见

成语例句: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到如今你拿他当古董铺老板看待,真正'有眼不识泰山'了!”

成语拼音:yī xiè bù rú yī xiè

成语解释:解:通“蟹”。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至近日,宗门诸名下,争以坛坫自高,相驳相嘲,以至相妒相詈,真一解不如一解矣。”

近义词:一蟹不如一蟹

成语拼音:yǒu yī dā méi yī dā

成语解释:表示故意找话说。也表示可有可无,无足轻重。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宝玉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些鬼话,黛玉总不理。”

成语例句: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一面收拾房间,一面有一搭没一搭地与胡雪岩说闲话。”

 4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