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白玉楼高

满庭芳·白玉楼高

  白玉楼高,广寒宫阙,暮云如幛褰开。银河一派,流出碧天来。无数星躔玉李,冰轮动、光满楼台。登临处,全胜瀛海,弱水浸蓬莱。

  云鬟,香雾湿,月娥韵涯,云冻江梅。况餐花饮露,莫惜裴徊。坐看人间如掌,山河影、倒入琼杯。归来晚,笛声吹彻,九万里尘埃。

  《满庭芳·白玉楼高》译文

  白玉砌就的高楼直插云霄,广寒宫阙的仙姿若隐若现,暮云如帷幕般缓缓拉开。银河如一条银练倾泻而下,流淌在碧蓝的天空之间。无数星辰环绕着玉李,明月转动,登临高处远眺,眼前景象胜过东海仙境,弱水环绕的蓬莱仙岛仿佛近在眼前。

  云鬓轻挽,香雾沾湿衣襟,月宫仙娥的韵致压过尘世,寒云冻结了江畔的梅枝。何妨餐食落花、痛饮清露,且在此间流连忘返。静坐观览人间如掌中微尘,山河的倒影尽倾入琼浆玉杯。归来时天色已晚,悠扬的笛声穿透夜幕,将九万里的红尘尘埃尽数吹散。

  《满庭芳·白玉楼高》简析

  《满庭芳·白玉楼高》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词作。以钱塘江(今杭州)为背景,通过神话意象与历史追忆的交织,抒发对故国风华的深切眷恋与时光流逝的怅惘。该词上阕以白玉楼、广寒宫、银河等意象勾勒缥缈仙境,营造'光满楼台'的奇幻意境描绘钱塘江夜景;下阕转入历史追忆,通过月娥、餐花饮露等元素展现俯瞰人间山河倒影入杯的遐思,末句借笛声收束全篇。全词虚实相生,体现周邦彦典丽精雅的语言风格与铺叙手法,具有章法结构严谨、化用前人诗句等特点。

  《满庭芳·白玉楼高》赏析

  上片中,“白玉楼”相传为天帝居所,“广寒宫”则是月宫的别称。关于广寒宫的说法,历来众说纷纭。从下文“登楼台观看‘冰轮(月亮)动’”一句来看,此词取广寒宫为养月之宫之意。词中“楼”在前、“宫”在后的顺序,是以词人视线的移动,暗示其步履的先后,即先过白玉楼,再至广寒宫。从欣赏的角度而言:白玉楼不宜实指,它象征着词人擦肩而过的天庭中无数宫殿;广寒宫则需突出,因其是词人寻觅并深入漫游的宫殿。“高”字承前启后,是白玉楼与广寒宫共有的形容词。“暮”字点明时间,引出下文的银河、群星、月轮。周邦彦(清真居士)作词用笔精炼缜密,此为其一大特色,需细细体会。云幕如帛般“唰”地拉开,眼前豁然开朗,广袤天幕的壮丽景象展现于楼台之外:银河如波涛般滔滔不绝地“流出碧天来”,无数璀璨星辰如玉李般满天闪烁,冰轮似的一轮明月在长天缓缓移动,顿时,万里清辉如晶莹耀眼的光辉洒满楼台、洒满台上惊愕忘神的词人一身,洒满月宫乃至天上人间。这是何等雄奇壮丽的景色!读至此处,只觉满纸银辉,令人目明心洁。词人将幻想中的天上景物描绘得如图画般鲜明,非有超凡笔力者难以至此,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皆令人惊叹。画面形象生动,既扣住了星月光辉清寒的特点,又强化了画面的亮度;配上银河与碧天的光辉,极为有力地突出了“光满楼台”的艺术效果。画面讲究色彩搭配(天为碧色,河为银色,星月为白色),动静结合(碧天、群星为静态,银河、冰轮为动态),主次分明(广袤的碧天为大画布,一派银河、满天星斗作背景,簇拥出一轮转动着的巨大明月)。笔力遒劲,气势宏大,细细品味,余味无穷,此乃一幅具有宇宙意识的球外星月图。面对此景,词人由衷赞叹:登临月宫,景物绝佳,远胜瀛海之上弱水环绕的蓬莱仙境。上片以对比作结,引入海中仙山,意蕴空灵,神思悠远。

  下片则从观景中宕开一笔,幻化出一位月娥,使词作显得变化多端、跌宕多姿。“月娥”指月神嫦娥。嫦娥亭亭玉立,夜雾沾湿的云鬓高高挽起,风姿神韵潇洒脱俗,如云冻江梅般高洁淡雅。细品词意,此乃词人在月中相遇之人。此三句,从字面看,似离题,写词人突然插入嫦娥,观景物时忽描画人物;但从旨意看,实则相连,上片血脉暗中贯穿不断。正合“长调转换处,不欲全脱,不欲明粘”之妙。接下来,行笔又收回于词人自身,以“况”字领起,写在月宫作客之乐:不仅巧遇嫦娥,与仙人为友,还品尝花瓣、饮露水。词人留连徘徊,乐不思返。“况”与“莫惜”,从正反两面强调其欢悦之情。“莫惜”即不要吝惜,换言之,即“不妨”之意。寂寞嫦娥也殷勤留客,摆座设宴,频频劝酒。词人饮宴间,俯视遥远的人间,只见其如手掌般大小;举杯欲饮时,山河之影映入琼杯之中。“山河影”,宋人指月中阴影。“坐看人间如掌,山河影倒入琼杯”二句,语势夸张,想象奇特,语言却浅显易懂,实乃词中警句。其语含仙气,仿佛词人真的飞入月宫,高悬于渺小的尘寰之上,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最后写从天上归来:“归来晚,笛声吹彻,九万里尘埃。”“晚”指宴饮归来时,不觉东方已渐明。词人披着晨曦,乘风徐徐飘降地面,悠扬的笛声伴随他穿越九万里尘埃而下。是词人横笛抒情,还是仙娥吹笛送客,抑或天上地下共鸣齐奏?潇洒仙风,清雅欲绝。曲终人不见,唯有袅袅笛声在天地间回荡。恍惚迷离,读来竟有一种莫名的惆怅。结尾余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此篇堪称浪漫主义杰出作品,其想象瑰丽奇幻、独树一帜。词句间变化多端、灵动鲜活,然而,字字句句皆紧紧围绕“漫游月宫”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未曾有丝毫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