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译文

  端州石工的手艺真是灵巧如神,磨刀采石山顶上,犹如脚踏青天割紫云。

  砚台削磨均匀,注上水,像满含的嘴唇,砚台里花纹隐现仿佛苌弘的碧血印痕。

  纱帐中白天暖融融,磨动的墨花添春意,轻盈的墨泡和漂动的墨沫散发出松麝的芬芳。

  墨汁干润浓淡,墨脚都均匀稳定,小小砚台里的墨汁像秋空般光洁,没半点浊浑。

  用笔尖蘸着墨花,发出细微、清新之声,那又大又粗的孔砚有什么值得称颂!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注释

  杨生:砚台的主人。青花紫石砚:有青色纹理的紫石端砚,是唐代的一种名贵砚台。青花:即砚上的“鸲鹆眼”。

  端州:今广东高要县一带,境内出石砚。

  “踏天”句:石工登上峰顶开采砚石,好像拿刀割取天上的紫云一样。

  佣(yōng)刓(wán):均匀地削磨。抱水:注满水。唇:指砚唇,盛水处。

  苌(cháng)弘:周朝人,传说他死后三年,血化为碧玉。这里形容砚台里隐约出现的青花纹理,犹如苌弘的碧血。

  纱帷(wéi):纱帐。这里指书房。

  沤(òu):浸泡。沾水磨墨的意思。松麝(shè):磨墨时候发出松麝的芳香。薰(xūn):香气。

  腻:润。薄:淡。重:浓。脚:墨脚,即墨锭下端接触砚石的部分。匀:均匀稳定。

  数寸:指砚台上的墨。光秋:形容墨汁犹如光洁的秋空。

  圆毫:指毛笔。促点:用笔蘸墨时的动作。

  孔砚:孔子用过的砚台。宽顽:笨头笨脑。一作“宽硕”。何足云:不值得称道。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赏析

  此诗一开头,就把赞辞献给青花紫石砚的采制者端州石工,称他们“巧”技赛过“神”功。“巧”、“神”这等字眼,用在这里,却力透纸背。

  接着,用神奇的彩笔描绘采石工人的劳动。唐代开采端砚石的“砚坑”,只有西江羚羊峡南岸烂柯山(一称斧柯山)的下岩(一名水岩,后称老坑)、中岩、上岩和山背的龙岩,其中仅下岩石有“青花”。杨生的这个砚,应是下岩所产的“青花紫石”。据宋代无名氏《端溪砚谱》说:“下岩之中,有泉出焉,虽大旱未尝涸。”又说:“下岩北壁石,盖泉生石中,非石生泉中。”采石工人则在岩穴下面那种水流浸淋的环境中操作。所以“踏天磨刀割紫云”一句中的“踏天”,不是登高山,而是下洞底,踏的是水中天。灯光闪烁在水面上,而岩石的倒影反映于水面,水面就像天幕,倒影就像凝云。开石用锤凿,李贺既以石为“云”,自然就说用“刀割”了。这里的“天”可“踏”,“云”可“割”,把端州石工的劳动写“神”了。

  “佣刓抱水含满唇”,“佣”是说把石块磨治整齐,“刓”是说在石面上雕刻成型。这一句写磨制雕刻石砚,极言工技的精巧。

  “暗洒苌弘冷血痕”,写紫石砚上的青花。唐人吴淑《砚赋》说:“有青点如筋头大,其点如碧玉晶莹。”人们所重,即是紫石中隐含有聚散的青花。《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这里以“苌弘冷血痕”来形容砚上的青花。清代朱彝尊说:“沉水观之,若有萍藻浮动其中者,是曰青花。”(《曝书亭集》)青花在水中才显出它的美,所以前句用“抱水”。这里用“暗洒”二字,说的是“苌弘冷血痕”般的青花。“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写把砚放置在书斋中,在天气暖和的时候试墨。试墨时用水不多,轻磨几下,墨香已经飘满了室内。表面上是写墨的好——是最好的“松烟”和“麝香”所制;而实际上是写砚的好,容易“发墨”。

  “干腻薄重立脚匀”,仍是写砚。砚要“扣之无声”、“磨墨无声”才是佳品。这块砚,石质干(不渗水)而腻(细润),砚体薄(平扁)而重(坚实稳重),品质极佳。所以在磨墨的时候,砚脚紧贴案上,不侧不倚,在那上面磨墨,平稳匀称。

  “数寸光秋无日昏”,写墨的色泽很明净,没有丝毫的昏暗和朦胧。“数寸”是说砚体不大。李之彦在《砚谱》里说:“惟斧柯山出者,大不过三四指。”正合“数寸”的说法。所以末句的“宽硕”,刚好与此相对。

  “圆毫促点声静新”,是说笔蘸了墨以后变得圆润饱满,砚不伤笔毫,拿起笔来点画,纸上有轻微的细静清新的声音,而不是说砚有声音。这一句由墨写到笔,但还是归结到写砚的美。

  以上对青花紫石砚的赞词已经足够了,但诗人意犹未尽,忽然来了一句“孔砚宽顽何足云”。“宽顽”这个词,有些版本作“宽硕”,其实用“宽硕”与上文的“数寸”对应得更好。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称他的出生地为尼山,好事的人取尼山石为砚,借以“尊圣”。然而尼山砚并不实用,徒有其名,所以李贺在诗的结尾处说“何足云”,与起句“端州石工巧如神”意思暗对。一起一结,表面上没有多少意义,实际上是有内在含义的。诗人心中的天平,称人称砚,都是有所轻重的。

  这首诗通篇写砚:砚质,砚色,砚型,砚体,砚品,砚德。而砚的使用,又离不开墨、笔、纸,尤其是墨,所以写的时候也会涉及。它们虽然是作陪衬的,却衬托出了青花紫石砚的美。全诗一句接一句,一路不停,络绎而下,如同缨络垂下;字句精炼,语言跳跃,没有一处浪费笔墨,也没有一处用语晦涩的地方。如果不是十分熟悉砚中的学问,极难写出这种酣畅淋漓、妥切中肯的诗歌。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创作背景

  端州(今广东肇庆)石砚,即端砚,石质坚实、细润,发墨不损毫,利于书写,而且造型美,雕琢精,唐代已享盛名,大书法家柳公权论砚时曾推为第一。当时杨生正有这么一块青花紫石砚,李贺便欣然命笔,一气写下了这首笔饱墨酣的赞美诗。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猜你喜欢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花入 一作:萤入)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其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其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

  其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其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其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其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其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其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其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其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其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其十七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其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其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其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其二十二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其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