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弦》译文
枫树飘香,傍晚花草恬静,锦江水中,映出南山的倒影。
险石欲坠,野猿哀啼,半山竹云叫人发愁心惊。
一轮寒月高挂在秋夜的江畔,照得晶莹的沙粒闪闪发光。
谁家的女子在这里哭泣,不忍辞别故土,走出瞿塘?
《蜀国弦》注释
枫香:枫树有脂而香。郭璞注《尔雅·释木》云:“枫树似白杨,叶圆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枫香是也。”
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省境内,因此水濯锦,锦彩鲜润,故称濯锦江。南山:不详何山,当在锦江南岸。
惊石:危险骇人的山石。坠猿哀:用杜甫《泥功山》诗“哀猿透却坠”句意。坠:一作“堕”。
竹云:一作“行云”。
秋浦:秋日的水滨。唐张九龄《别乡人南还》诗:“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
粼粼:水流清澈貌;水石闪映貌。一作“鳞鳞”。
红泪:美女的眼泪。晋王嘉《拾遗记·魏》:“ 文帝 所爱美人,姓 薛 名 灵芸 , 常山 人也……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 常山 ,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因以“红泪”称美人泪。
瞿塘: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四川省。陆游《入蜀记》卷六状其“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非常险要。
《蜀国弦》赏析
《蜀国弦》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前六句生动具体地描写蜀国山水的特征,后两句讲一位蜀国依恋故土不忍辞别的情景。全诗用一连串可见的生动形象摹写可听而不可见的弦声,让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把乐曲所表达的复杂多变情境一一展现出来,创造了一个感伤幽艳的奇妙的音乐境界。
诗题“蜀国弦”,是乐曲名。李贺诗中多次写到蜀国弦,如“拂袖风吹蜀国弦”(《牡丹种曲》),“蜀国弦中双凤语”(《听颖师琴歌》),均指乐曲,可证此诗所写是蜀国乐曲。
头两句说,傍晚,在微风细浪的濯锦江边,枫树散播着浓郁的芳香。野花静静地沐浴在金色的夕晖之中。碧绿的锦江水,倒映着南山青苍静穆的影子。这幅自然风景幽雅秀丽,令人悠然神往。画面上没有声音,但隐约表现出一股轻柔清丽、闲静恬美的音乐旋律。诗人在开篇既没有点出演奏者,也没有交待弹拨的是何种乐器,甚至连题中的弦字也未提及,而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用两幅形象鲜明的景物画面来描写音乐的情调和节奏,把读者一下子就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感受到赏心悦耳,移情动志的音乐魅力。
三、四句又展现出两幅自然景物画面。“坠猿哀”,用杜甫《泥功山》句意,写猿猴跳越山谷,坠落时发出哀啼。蜀地多猿,盛弘之《荆州记》云:“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清远;空岫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两句说:弦声由舒缓、轻柔、恬美忽而转为惊骇哀愁,好像高山危石,慑人魂魄,又似猿猱跃涧,坠谷哀鸣;听曲者的眼前还展现出绵延起伏的山岭,碧森森的竹林与雾濛濛的烟云在山半腰相绕,好象在互抒愁思。这一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时显露,诗人还用了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惊”、“哀”、“愁”这几个字眼,渲声弦声,使人心惊胆颤、哀愁感伤的巨大艺术力量,暗示出弦乐曲调已发生了由低到高、由徐到疾、由轻柔婉转到激越紧张的骤变。
五、六两句,诗人所描写的弦声又由刚转柔,形象地表现出一弯凉月,从清冷的秋浦之上冉冉升起,月光射入水中,照见水底白沙,粼粼有光的景象。凉月秋浦、清水白沙,弦声多么明净、凄清、幽冷!乐曲的旋律起伏回荡,倏忽变化,如波翻浪涌,姿态横生。
收尾两句,诗人描绘乐声的手段又有变化,由前三联借自然景色状乐声转为以社会人事表声情。“红泪客”用了王子年《拾遗记》的一个典故:魏时女子薛灵芸和父母分别时依依不舍,泪下沾衣,途中用玉唾壶承泪。到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这两句说:弦声忽然又显得如泣如诉,好象传说中与家乡亲人离别的女子,泪落如雨,凝而为血,不愿越过蜀国的门户瞿塘峡。前三联用鲜明可视的物象直接描绘弦声,这一联以带着浓烈哀伤情思的事象诱人去联想弦声,表现的素材是不同的。比较起来,这一联的事象不如前三联的物象那么具体易感,但仍然可以想象得出,这支蜀国弦乐曲至此奏出了高潮——那瞿塘峡狂风的呼啸声和涡流的咆哮声,交织着女子呜咽悲哭之声,传达出一股强烈而缠绵的恋乡之情,摇撼着读者的耳鼓,叩击着读者的心弦,全诗就在这感情的高潮中戛然而止。
关于《蜀国弦》的题旨,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清初姚文燮钩稽史实,以史证诗,以比兴之义逐一诠释诗中意象的政治含蕴,推定此诗“为迁客伤”,未免捕风捉影,穿凿附会。但他指出诗中写“蜀弦之哀”,又认为“诸本仅注弦,觉少清味”,还是中肯的。诗中交织地描写枫香花静、水影南山之清丽恬美,凉月秋浦、玉沙粼粼之凄清幽冷,以及红泪客不肯过瞿塘之缠绵哀伤,可以说诗人是借写蜀弦之悲喜哀乐,抒写对蜀国的怀恋情绪。这样理解比较恰当。
《蜀国弦》描写音乐形象鲜明,变化倏忽,精细入微,在表现手法上颇有独到之处。它不同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采取以声摹声,而是侧重以形写声,并充分调动了视、听、触、味等多种感觉。诗中的“香”、“静”、“凉”分别从味觉、触觉着笔;即以视觉来说,就兼写了形、影、光、色、动、静。更妙的是,诗人所创造的各种各样的意象,都是蜀地特有的风光、景物、传说,用它们来描状蜀国弦声,更显得丝丝入扣,从而精确地传达出蜀国弦声独特的韵味。《蜀国弦》又不同于李贺描写音乐的另外两首名作《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那两首诗在意象的光怪陆离和意境的诡幻斑烂方面胜于《蜀国弦》,但它们都在诗中点明了演奏者、演奏的乐器,甚至写出乐器的形质;《蜀国弦》除标题外,篇中无一字提及弦,亦自有其含蓄蕴藉、诱人寻味的特色。
《蜀国弦》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李贺二十五岁时,当时作者在吴楚一带。
猜你喜欢
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其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其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
其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其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其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其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其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其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其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其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其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其十七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其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其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其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其二十二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其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