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桃花》译文

  满树娇艳的红花娇艳绚烂,万枝千条丹彩流溢,明亮灼目,渲染出一派融融的春色。

  怎能让它千年长在,年年开花结果,以此来显示人间大自然的工巧?

  《桃花》注释

  何当:怎能。

  《桃花》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吴融的力作。可以说,在古代咏桃花的诗歌中,本篇是笔力最重,设色最浓艳,立意最积极的一首。

  首句写桃花的繁盛娇艳——满树的桃花。烂漫红艳,如妩媚女子,矫美无比。“满树”就树花之“满”,写桃花之繁;“烂漫”从桃开之状,写桃花之盛。“红”写桃花之色;由于有“满树”、“烂漫”作铺垫,这“红”的色彩,就显得浓郁而热烈。但是,如果仅是这样描写,这仍然是一般的句子;有了“如娇”的比喻,首句才显得生动而富有神味——“红’就不仅给人浓郁热烈的感觉,而且带有妩媚动人的娇美。“万枝丹彩灼春融”——千枝万树的桃花,红艳如火,仿佛杷春天都烧融了。次句仍写桃花的繁盛艳丽,诗意却推进一层,笔力也较首句更重。首句仅就一树桃花着笔,次句则由一株而扩展到千枝万树,那千枝万树的桃花,就像一片燃烧着的炽烈的火海。映红了碧草、青山、溪流……春天的万物,仿佛都为它炽烈而娇艳的色彩所融化。“灼”字、“融”字,笔极重而意极新,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在万紫千红的春天中所占的特殊地位。以上两句正而写桃花,实中有虚。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怎能让它千年长在,年年开花结果,以此来显示人间自然界的工巧?“何当”一语,将对桃花的正面描写一笔宕开,引出诗人的愿望。三、四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希望桃花不仅能装点春色,供人观赏,还能结成果实,给人享用;二是希望桃树长生不死,世世代代开花结果,造福人类。两句从虚处落墨,从桃花本身去想象,立意又在桃花之外,使主题进一步深化。

  《桃花》鉴赏

  咏桃花的诗古今不少,上古《诗经》中就有了“桃之夭夭”的佳句。但是象吴融这样将歌咏桃花与歌咏大自然神奇工力结合在一起的却不多见。

  全诗分为两层。前两句为景物描写。诗人首句就以“满树和娇烂漫红”七个字点缀出春日里桃花绽开时的繁盛娇艳景象。“满树和娇”四字就蕴含了繁盛娇艳的色彩,又配以“烂漫红”三字就更明丽照人的姿色。第二句以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赞美了盛开的桃花给春天增添了融融暖意。“万枝丹彩灼春融”中“万枝”泛指其多,“丹彩”则比喻桃花开得象红色的云霞或烈焰。“灼春融”三字以“灼”字最见工力,它使整个画面沸腾了起来,堪称点睛之笔。第三四两句是第二层。诗人没有继续渲染景物,而是以设问的方式出现:“何当结作千年实? 将示人间造化工”。诗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桃花谢后却又结出了让人食而延寿千年的大仙桃呢? (这里用了浪漫的夸张手法)诗人提出了疑问,诗人也作出了回答:大概是这大自然(造化——造物者)在向人世间显示它创造万物的神奇本领吧。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热情地讴歌了大自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爱。

  不少咏桃花的诗常常㳽漫着一种忧伤哀婉的气氛,或叹桃花红颜易蓑,或忧愁风雨将至,或感喟春日苦短,有些诗还寄托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这首诗则不然,它充满了热情的情绪和积极的精神。读了这首诗会使人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和具有无限创造力的大自然的可爱,使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焕发出创造的意志。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猜你喜欢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