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歌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

  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画竹歌》鉴赏

  竹子挺拔秀立,生命力强,加之有志向高洁,卓然不群的象征之意,历来是文人墨客丹青画手乐以歌咏描绘的对象。白居易这首《画竹歌》,通过对好友萧悦所画竹枝的再现与评价,赞扬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思想。

  协律郎:官名,正八品上,属太常寺,掌管音律。萧悦: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人,善画竹。在杭州住过一段时期,与白居易过从甚密。

  诗的开头四句落笔平直,首先告诉读者,竹子是最难以描绘的一种植物,古往今来,多少丹青妙手为此耗尽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却鲜有画得和真竹相似者。而协律郎萧悦却独能下笔逼真,可谓绘竹第一人。以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下文探求萧悦独得画竹之秘原因的好奇心。

  接着,诗人从三个方面表现萧画的非凡不俗之处:一是将萧画与他人所画作对比,从而表现萧氏所画生机勃勃,枝活叶动,秀拔耸立;而他人所画竹身粗壮,臃肿不堪,枝叶萎靡,毫无生气。这是从侧面,以他人之画的拙劣来衬托萧画的不凡。其二是正面描写萧画竹子的环境、神态。野塘水边,埼曲岸侧,森森然有竹两丛,挺拔秀立。所谓“野塘水边埼岸侧”,是极力表现画面的野趣、奇趣。因为野塘曲岸,更容易形成一种远离人间烟火、超越世俗的气氛,与人格化的竹枝更相吻合。下文“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是从画面的细处描写,是画中竹枝的特写镜头。婵娟是形容竹子神态的秀美,左思《吴都赋》:“其竹则檀栾婵娟,玉润碧鲜。”不失筠粉态,是指其逼肖真竹,表明图画连青嫩带粉的鲜态及在风惊烟锁的特殊环境中,摇曳多姿、萧洒脱俗的婀娜神态都毕现无遗。由于画得如此逼真,竟使诗人怀疑这不是画,而是真实的生长于泥土之中的竹子了,他回忆起在天竺寺前、湘妃庙里曾经见到过这样的竹子。这是第三层描写。“低耳静听疑有声”堪称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因为只有现实中的竹子才会在风吹之下发出婆娑之声。萧氏所画竟能使人产生这样的错觉,看来“丹青以来唯一人”之誉诚非虚言。

  诗的最后一部分是感叹如此绝妙的绘画,竟然少有人赏识,诗人与画家只有相顾失笑,嘘唏感慨一番。然而岁月难驻,时光易逝,身怀绝技的画家已是手颤眼花,满头华发的老人了。这幅画便是他的绝笔之作。自此以后,再想求得他的画已是难乎其难了。言语之间充满了对画家的珍惜之情,无形中也抬高了这幅画竹的价值。

  诗的开头曾评价萧氏画竹能够“下笔独逼真”,诗中通过萧画与别人所画的对比,萧画本身的神态和真实的竹子三个方面对“逼真”二字作了具体描述,可谓层层递进,结构严谨。关于“逼真”的好处,朱自清先生认为,“这个‘真’固然指食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惟其‘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论逼真与如画》)宋人苏轼也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也就是说,只追求形似并不足奇,写活,传神,有幽姿远韵,才是逼真的要求。白居易这首诗在描述萧悦的创作过程时曾说:“不根而生从意生”,也就是说萧氏事先成竹在胸,意在笔先。将个人意趣与大自然融而为一,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也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猜你喜欢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酝 一作:酿)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纍纍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恹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螾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祗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覩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