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
梅雨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梅雨》译文
南京:明皇幸蜀还,改成都为南京。
成都有个犀浦镇,只是一个十分繁荣,富强的大镇。我正巧在四月路经此地,看到了这里美丽的景色,满树的黄梅已经成熟。
深而清的河水向长江流去。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
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弥漫,田间有春水浇灌。
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
《梅雨》注释
犀浦道:属成都府,杜甫宅其地,治所在今郫县犀浦镇。安史之乱,唐玄宗避蜀,因定成都为南京,实未进驻。
湛湛:水深而清
冥冥:昏暗
盘涡:急水旋涡
《梅雨》赏析
诗中的“南京”是指现在的成都,“犀浦道”指唐代的犀浦县,现在四川郫县的犀浦镇就是当年犀浦县治所。
《梅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寓居成都期间(约760年)创作的五言律诗,以蜀地犀浦镇(今四川郫县)四月黄梅成熟时节的细雨景象为背景。该诗因安史之乱后成都短暂改称南京而得名。
此诗描写蜀中四月的情景,壮美与纤丽互见,宏观与微观俱陈。细雨迷蒙,密雾难开,春水盈野,一派浩渺,意境壮阔。
全诗通过“湛湛长江”“冥冥细雨”构建出春水盈野、云雾交织的壮阔画面,又以“茅茨疏易湿”“盘涡与岸回”等细节展现蜀地梅雨季的气候特征,在自然书写中暗含对时局动荡的隐微观照。范成大《吴船录》考证指出,蜀地并无典型梅雨气候,杜甫实际描绘的是途经梅熟恰逢降雨的特殊体验。全诗融合宏观气象与微观观察,形成壮美与纤丽交织的审美特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