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诗 / 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劝学诗 / 偶成》译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劝学诗 / 偶成》注释

  学:学问,学业、事业。

  一寸光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轻:轻视,轻松放过。

  未觉:没有感觉、觉醒。

  池塘春草梦:东晋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歌咏南国早春的句子。

  阶:台阶。梧:梧桐,落叶乔木。

  《劝学诗 / 偶成》赏析

  本诗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偶成》南宋朱熹的一首七言绝句。告诉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莫轻易错过。

  《劝学诗 / 偶成》创作背景

  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此诗。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猜你喜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纳湖

  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东渚

  小山幽桂丛,岁暮霭佳色。花落洞庭波,秋风渺何极!

咏归桥

  绿涨平湖水,朱栏跨小桥。舞雩千载事,历历在今朝。

船斋

  考盘虽在陆,滉漾水云深。正尔沧洲趣,难忘魏阙心。

丽泽堂

  堂后林阴密,堂前湖水深。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

兰涧

  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祗自知。

书楼

  君家一编书,不自圯上得。石室寄林端,时来玩幽赜。

山斋

  藏书楼上头,读书楼下屋。怀哉千载心,俯仰数椽足。

蒙轩

  先生湖海姿,蒙养今自閟。铭坐仰先贤,点画存彖系。

  疏此竹下渠,漱彼涧中石。暮馆绕寒声,秋空动澄碧。

卷云亭

  西山云气深,徙倚一舒 。浩荡忽搴开,为君展遐眺。

柳堤

  渚华初出水,堤树亦成行。吟罢天津句, 风拂面凉。

月榭

  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与君凌倒景,上下极空明。

濯清

  涉江采芙蓉,十反心无斁。不遇无极翁,深衷竟谁识?

西屿

  朝吟东渚风,夕弄西屿月。人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

淙琤谷

  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倚杖忽琮琤,竹深无觅处。

听雨舫

  彩舟停画桨,容与得欹眠。梦破蓬窗雨,寒声动一川。

梅堤

  仙人冰雪姿,贞秀绝伦拟。驿使讵知闻,寻香问烟水。

采菱舟

  湖平秋水碧,桂棹木兰舟。一曲菱歌晚,惊飞欲下鸥。

南阜

  高丘复层观,何日去登临?一目长空尽,寒江列暮岑。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 通:哪)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