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

  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

  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译文

  大路上我和你刚刚分手,天地苍茫四周一片昏暗。

  登高也看不见你的身影,蓝田山更远在云外天边。

  远方的树木挡住了视线,长天隐没在秋天的平原。

  我为宦游的人感到悲伤,你登车远行将去往哪边?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注释

  缙(jìn):王缙,王维胞弟,工诗文。历仕朝廷要职。曾为官出塞,王维作诗送别。青龙寺:寺名,在长安南门之东,张礼《游城南纪》:“青龙寺北枕高原,前对南山,为登眺之绝胜。”蓝田山:诗人隐居之处。在陕西蓝田县东。

  陌上:田间小路。古代的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做“阡”,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叫做“陌”。离别:有版本作“别离”。

  苍茫:形容辽阔无边。晦:谓天色昏暗。

  君:指王缙。

  故山:即诗题中之“蓝田山”,因兄弟二人曾在此隐居过,故称“故山”。

  树:蜀刻本、活字本作“木”。

  隐:隐没。秋塞:秋天的关塞,指王缙要去之所。

  宦游子:离家在外做官的人,指王缙。

  飞:奔驰。征:远行。盖:车上的伞盖,借指车。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赏析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别后愁绪,时王维已到老境,为其爱弟送行后,所以特别伤感。

  首联起笔就满目“晦”色,为整诗打下悲凉而怅惘的基调。陌上别离,苍茫一片,皆晦暗的色调。

  颔联又进一层,登高极目而望,行者早已不见渺渺新别之情,与云山俱远。而以一“登”的动作,意味无穷。

  颈联紧承“故山复云外”句而来,此联就阔远处极力写去。“蔽”“隐”二字,写远树长天之状,即是写重为蔽隐之憾,从此二人之间天高地远,山阻水隔。

  尾联则将殷殷关切和依依惜别之情倾泻而出,其无限悲伤忧虑之情流露无遗。“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明明知道其弟之所去,还是用“何处”以动问。诗人似乎自感时日不多,而遭遇此骨肉分离,则大有离世之大恸矣。“别弟缙后”这一时间状语既然写进诗题予以强调,是有其特指意义的,不仅仅是一般的时间概念,诗的内容也说明了这一点。虽然诗中没有写到执手垂泪的现场,然那生离死别的哀伤是显而易见的。其爱弟之别离,对王维来说,在精神上是不堪忍受的沉痛一击,此诗体现。

  全诗写别弟后的落寞与失望,前三联逐层写来,笔致密集,远树长天,深秋迟暮,离忧倍深,怨尤不露。尾联则直抒情感,有为弟王缙的远行而悲伤之意与忧虑之情。全诗寓情于景,意境高远,别具一格。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此年秋天,王维之弟王缙出任蜀州刺史。而其弟外放,也许与王维陷贼之事还有些关联。王维兄弟感情极好,自小就带其弟游宦京都。王维陷贼,“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参见《旧唐书》)。故此诗从别后登高远望写其离别愁绪。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猜你喜欢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