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节选)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列传(节选)》译文

  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邪恶之人侵害公道,正直之人不为小人所容,所以忧心忡忡,写下《离骚》这样一首诗。“离骚”,就是遭受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思根本,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唤父母的。屈原为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与君主,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哪里能没有怨恨?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于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列传(节选)》注释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关于诗题,后人有二说。一释“离”为“罹”的通假字,离骚就是遭受忧患。二是释“离”为离别,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

  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

  惨怛(dá):忧伤。

  盖:表推测性判断,大概。

  帝喾(kù):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号高辛氏,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汤:商朝的开国君主。武:指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

  条贯:条理,道理。“见”同“现”。

  指:同“旨”。迩(ěr):近。“见”同“现”。

  称物芳:指《离骚》中多用兰、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

  疏:离开。

  濯淖(zhuó nào):污浊。

  蝉蜕(tuì):这里是摆脱的意思。

  获:玷污。

  滋:通“兹”,黑。

  皭(jiào)然:洁白的样子。

  泥(niè):通“涅”,动词,染黑。

  滓(zǐ子):污黑。

  《屈原列传(节选)》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通“返”,追念)

  3、靡不毕见、举类迩而见义远(通“现”,表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含义)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

  6、泥而不滓(通“涅”,染黑)

  7、不获世之滋垢(滋同“兹”,蒙受,沾染)

  二、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谗谄之蔽明也(动词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作名词,方正之人。容:被动,被容纳)

  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蝉蜕于浊秽:(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

  浊秽(形容词作名词,污浊环境。)

  泥而不滓(名词作状语,生活在污泥里。)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名词作状语—状语,从上(对远古)、从下(对近古)、从中(对中古)故死而不容:容:被动,被容纳)

  三、特殊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3、故死而不容。(被动句)方正之不容也。(被动句)

  4、明道德之广崇 ( 定语后置,一说,非定语后置 ) 

  5、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状后)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猜你喜欢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後,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穀之筮吉故周王。

  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於天命哉!其於周尤甚,及秦可见。代王之入,任於卜者。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於长安东市。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