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唐朝 曹雪芹咏菊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译文 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

  注释 毫端:笔端。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赏析 此句描写了林黛玉对菊吟咏的情景,她胸有成竹,提笔写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诵,可见她完全沉浸在完成诗作后的巨大幸福之中。

咏菊

唐朝 曹雪芹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咏菊》译文

  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

  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咏菊》注释

  金粟:黄色的花蕊。

  《咏菊》简析

  《咏菊》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联勾勒出一幅秋夜霜降的画面;颔联通过芭蕉的新折和败荷的倾斜,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气氛;颈联写东篱菊在寒霜中傲然挺立,不畏严寒,金粟般的花朵初开,显得分外清新,不仅突出了东篱菊的耐寒特性,更展现出其高洁傲岸的品格;尾联强调清晨时分的清新与宁静,与东篱菊的傲寒之姿相得益彰。全诗精神振拔,令人耳目一新,诗人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而自况言志的。

  《咏菊》赏析

  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用霜降之时,芭蕉的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

  整诗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